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

曲突:把烟囱改建成弯的。徙薪:搬走炉灶旁的柴草。语出《汉书·霍光传》。传说有人到某家去作客,看见这户人家的炉灶烟囱是直的,灶旁堆满了柴草。客人对主人说:快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走炉灶旁的柴草,否则将发生火灾。主人没有吭气。不久,家中果然发生火灾,由于邻居一起及时扑灭,才没造成大灾害。主人宰牛买酒,设宴感谢邻居们。那些救火中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上座,其他人都按救火的功劳大小依次入座,但是没有宴请那位事先提出改建烟囱,防止火灾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采纳客人的建议,用不着杀牛买酒设宴,最终也没有火灾发生。现在是按功劳大小邀请来宾入席,怎么提出改建烟囱、搬走柴草的人却没有得到恩惠,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被视为上席的客人呢?”主人听后感悟了,就去请那事先提出建议的人赴宴入席。后以“曲突徙薪”为典,比喻深谋远虑,防患未然,亦咏奖赏不公平。

【出典】:

汉书》卷68《霍光传》2958页:“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通“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通“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例句】:

三国·魏·应璩《杂诗》:“曲突不见宾,焦烂为上客。” 晋·嵇康《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夫救火于水,虽多于抱薪,而不知曲突之先物矣。” 唐·权德舆《读〈谷梁传〉》:“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唐·李德裕《积薪赋》:“避酒泉而无浸,先曲突以斯陈。” 唐·杜牧《李给事中敏二首》之一:“曲突徙薪人不会,海边今作钓鱼翁。” 唐·李商隐《失题》:“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 宋·徐铉《送萧尚书致仕归庐陵》:“主忧臣辱谁非我,曲突徙薪唯有君。” 宋·曾巩《与孙司封书》:“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仗节死难之臣,宗且独不与,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宋·陆游《戍卒说沉黎事有感》:“焦头烂额如何补,弭患从来贵无形。” 明·屠隆《彩毫记·拜官供奉》:“念阴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明·钟惺《丘长孺将赴辽阳留诗余和以送之》:“曲突何曾劝徙薪,烽烟桴鼓重边臣。” 清·黄遵宪《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蔼人丈作》:“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 清·梁启超《上粤督李傅相书》:“今不为曲突徙薪之计,后必有噬脐无及之忧。”


并列 曲,弯曲,用作动词。突,烟囱。徙薪,把柴从灶边移开。把烟囱建成弯曲的,移开柴火,以防止发生火灾。比喻在危险发生之前就采取防范措施。语本《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名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向,从前)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亡羊补牢 临渴掘井临阵磨枪。也作“曲突徙新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典源】《淮南子·说山训》:“淳于髡之告火者,此其类。”汉·高诱注:“淳于髡齐人也,告其邻,突将失火,使曲突徒薪,邻人不从。后竟失火,言者不为功,救火者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 (mo) 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 ‘乡 (xiang) 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赏,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译】 古代有人 (一说为淳于髡)到人家里作客,见主人家的灶突是直的,旁边还堆着柴火,就劝告主人,应当将灶突改成带弯的,同时将柴火搬远些,不然恐怕会引起火灾。主人不以为然。不久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帮助扑救,才将火扑灭。主人杀牛摆酒,酬谢邻人,被烧得焦头烂额的坐在最上边,而不请劝告曲突的人。别人对主人说:“如果你能听那位客人的话,就不会有这场火灾了。现在论功行赏,怎么建议曲突徙薪的被抛在一边,而焦头烂额的为上客呢?”主人才醒悟。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祸患发生; 也以“焦头烂额”等指当时出力有功的人。

【典形】 报赏焦头、焦头烂额、烂额、烂额焦头、谋曲突、曲突、曲突不见宾、曲突徙薪、徙薪、移突、焦烂客、焦头为上客、烂额收功。

【示例】

〔报赏焦头〕 宋·王安石《示江公佐外厨遗火》:“王阳幸有囊衣在,报赏焦头亦未贫。”

〔焦头烂额〕 宋·陆游《戍卒说沉黎事有感》:“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烂额〕 宋·梅尧臣《书南事》:“曲突与烂额,看取报功殊。”

〔烂额焦头〕 清·黄景仁《夜饮孙吟秋斋头》:“居然夺席上众宾,绝似烂额焦头人。”

〔谋曲突〕 宋·黄庭坚《辛酒憩刀坑口》:“烂额始论功,倘能谋曲突。”

〔曲突〕 宋·王安石《吴正肃公挽词》:“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曲突不见宾〕 魏·应璩《杂诗》:“曲突不见宾,焦烂为上客。”

〔曲突徙薪〕 唐·杜牧《李给事》之二: “曲突徙薪人不会,海边今作钓鱼翁。”

〔徙薪〕 唐·李商隐《失题》:“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

〔移突〕 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之三:“焦头无容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词语曲突徙薪】  成语:曲突徙薪汉语词典:曲突徙薪

猜你喜欢

  • 温家玉镜台

    源见“镜台自献”。借指自荐登仕。唐张纮《行路难》诗:“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 谢女

    源见“咏絮”。指晋谢道韫。宋张孝祥《瑞鹧鸪》词:“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词语谢女】   汉语大词典:谢女

  • 秋高马肥

    秋季天气晴朗,马因草多食足而长得肥壮。《汉书.匈奴传》:“匈奴至秋,马肥弓劲,即入塞。”唐代杜审言《赠苏味道》诗:“云净妖星落,秋高塞马肥。并列 秋天晴朗,牧草丰足,马长得肥壮。语本《汉书·匈奴传》:

  • 尚子愿

    同“向平之愿”。宋文同《夏日闲书墨君堂》诗之一:“尚子愿未毕,安能赋归田?”

  • 淳于窃笑

    《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齐)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骃。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

  •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选拔。枉( ㄨㄤˇ wǎng ):不正直,邪恶。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直:正直。 把邪恶的人选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语出《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

  • 蔡昭侯滞留

    《左传.定公三年》:“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春秋时,蔡国国君昭侯到楚国访问,献给楚昭王一件皮袄和一块玉佩,他本人还有

  •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偏听:只听一方面的话。任:任用。 只听一方面的话,一定产生诈伪;只信任个别的人,必然酿成祸乱。语出《史记.邹阳列传》:“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梁书

  • 更赋

    古代的兵役制度,轮流更特服兵役,叫更。自己不能服役,出钱由政府雇人代役,叫“更赋”。《汉书.昭帝纪》元凤四年春:“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

  • 守根株

    同“守株待兔”。清吴嘉纪《留别王黄湄》诗:“丈夫非连枝,安能守根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