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斯叹黄犬

李斯叹黄犬

指李斯被诬腰斩,临刑前,他自叹再想牵黄狗去打猎,不可能了!后以此典比喻仕途险恶、蒙冤而死,追悔莫及。李斯(?——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郡之小吏员,后从荀卿学习。战国末年到秦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初为吕不韦舍人(左右亲近之官),后被秦王政(秦始皇)任为客卿(在秦国做官之外国人,以客礼相待)。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李斯上《谏逐客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九卿之一)。他建议对齐、楚、燕、赵、魏、韩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六国后,李斯任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秦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妒忌,诬陷李斯谋反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判决在咸阳市腰斩处死。当李斯牵出监狱时,和他二儿子一同被押解,便回头对他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还做得到吗!”于是李斯父子相向哭泣,李斯及属于三族的人都被处死。此典又作“悲东门”、“上蔡逐猎”、“上蔡苍鹰”、“叹黄犬”、“上蔡牵黄犬”、“悼上蔡”、“东门逐兔”、“黄犬悲”、“黄犬叹”、“李斯犬”、“东门黄犬”、“东门狗”。

【出典】:

史记》卷87《李斯列传》2562页:“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杀)三族(父母、兄弟、妻子三族)。”

【例句】: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李公悲东门,苏子挟三河。”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南阳校书,去之已远;上蔡逐猎,知之何晚。” 唐·李白《行路难》之三:“华亭鹤唳讵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襄阳歌》:“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唐·刘禹锡《题敲器图》:“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唐·柳宗元《佩韦赋》:“斯委儒以从邪兮,悼上蔡其何补!” 元·白朴《水调歌头·咸阳怀古》:“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草昧起英雄。” 元·张养浩《沉醉东风》:“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 明·高启《哭临川公》:“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李斯犬在难成虎,宾孟鸡全岂似鸾。” 清·丘逢甲《次韵奉答藕华》:“东门黄犬华亭鹤,都入香山感事来。” 清·董以宁《行路难》:“后人更忆华亭鹤,前人已叹东门狗。”


猜你喜欢

  • 管宁藜床

    同“管宁榻”。北周庾信《小园赋》:“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坐;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 别有天地

    省作“别有天”。另有一番境界。也形容艺术作品或自然风景引人入胜。唐代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窅( ㄧㄠˇ yǎo 咬):所见深远的样

  • 螳螂捕蝉

    《庄子.山木篇》:“庄周游乎雕陵(栗园名)之樊(篱),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据《庄子集释》注,运,员也。员通圆,故运寸指眼圆一寸。也可释“运”为转动,义同。),感(触)周之颡而集于栗

  • 锦归

    同“衣锦还乡”。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忆昔先朝朱买臣守会稽,司马相如持节锦归。”《再生缘》第四二回:“翁婿锦归威凛凛,齐回湖 广与江南。”【词语锦归】   汉语大词典:锦归

  • 看杀卫叔宝

    同“看杀卫玠”。卫玠,字叔宝。清 丘逢甲《李湘文邀同雪澄实甫陶阳二子上涌村啖荔枝作》诗:“村人有约远迎客,村童村妇纷来窥。几成看杀卫叔宝,荔枝树下人争围。”

  • 麋鹿性

    源见“麋鹿群”。谓隐逸情性。唐权德舆《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诗:“各言麋鹿性,不与簪组群。”【词语麋鹿性】   汉语大词典:麋鹿性

  • 倾泪移盘

    源见“金铜仙人”。感叹古今兴亡,盛衰变化。清 邵瑞彭《木兰花慢.邺城怀古》词:“问倾泪移盘,沉沙折戟,谁记恩仇?”

  • 望绨袍

    源见“绨袍惠”。指期待别人救助。清方文《赠章翌兹司理》诗:“岂不望绨袍?欲语心悲酸。”

  • 文中虎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上:“〔谢希深〕以启事谒见大年,有云:‘曳钤其空上,念无君子者,解组不顾公,其如苍生何!’大年自书此四句于扇曰:‘此文中虎也。’”后以“文中虎”指擅长诗文的人。宋刘才邵《勒兵行》:

  • 林深则鸟栖

    唐吴兢《贞观政要》:“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林木茂密,则百鸟栖集;国家实行仁义,则万物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