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杯渡

杯渡

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宋京师杯度》:“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度,一作“渡”。后以“杯渡”称僧人出行。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典源】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十一:“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法苑珠林》卷四十一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晋代有位僧人,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故而人称他作杯度。开始他在冀州,很有神通,世人不知其从何而来。曾在北方寄宿一家中,将此家金像窃走,主人发觉追赶他,只见他在前慢慢走,却骑马也追不上。到了黄河孟津,他乘木杯渡河,轻捷如飞,很快到了对岸。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僧人出行; 也借指人出行渡江海等。

【典形】 杯渡、杯中渡、乘杯、度杯、渡杯、浮杯、过海一杯轻、浮杯渡、木杯轻。

【示例】

〔杯渡〕 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杯中渡〕 唐·元稹《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乘杯〕 宋·梅尧臣 《寄达观禅师》:“忽闻乘杯江上归,月下碧鸡啼不已。”

〔度杯〕 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是以飞锡遥来,度杯远至,疏山凿洞,郁为净土。”

〔渡杯〕 唐·卢肇《题甘露寺》:“林暗疑降虎,江空想渡杯。”

〔浮杯〕 唐·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过海一杯轻〕 唐·法照《送无著禅师归新罗国》:“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


【词语杯渡】   汉语词典:杯渡

猜你喜欢

  • 万诅

    万人诅咒。汉代王充《论衡.解除》:“夫船车饰,则赋敛厚;赋敛厚,则民谤诅。君若以祀为有益于国乎,诅亦将为亡矣!一人祝之,一同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祝:祝祷,用祝祷的方法求神降福。诅(

  • 百揆时叙

    百揆( ㄎㄨㄟ kuī ):百事。时叙:承顺。 各种事务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形容人有管理才能。语出《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左传.文公十八年》:“故《虞书》数舜之功,曰‘纳于百揆

  • 斑采舞

    同“斑衣戏彩”。明杨慎《千秋岁.壬寅新正二月寿内》词:“五福中天聚,百秩从今数。最难得,芝兰庭下斑采舞。”

  • 大杀风景

    源见“烧琴煮鹤”。原指损坏美好的风光景物。后泛指败人兴致,使人扫兴。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龙华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述宾 大大破坏美好的景致。常指在

  • 环草之报

    源见“黄雀报”、“结草以报”。谓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清褚人获《坚瓠首集.代少年书》:“使此人不出帷,当效环草之报。”

  • 照乘珠

    源见“魏车委照”。泛指宝珠。唐独孤良器《赋得沉珠于泉》:“皎洁沉泉水,荧煌照乘珠。”亦喻指杰出人才。唐高適《涟上别王秀才》诗:“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词语照乘珠】   汉语大词典:照乘珠

  • 臣不密则失身

    见〔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 十荡十决

    形容多次冲击,每次都能突破敌阵。《乐府诗集.陇上歌》:“䯅驄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并列 多次冲击,均能破敌。清·黄遵宪《冯将军歌》:“~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

  • 一家春

    形容自然或生活环境的美好。唐代王勃《山扉夜坐》诗:“林塘花月下,别是一家春。”唐代韦巨源《圣寿无疆词》:“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词语一家春】   汉语大词典:一家春

  • 涅而不渝

    见“涅而不缁”。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非淳人淑士,其谁能~哉?”【词语涅而不渝】  成语:涅而不渝汉语大词典:涅而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