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意思是说老百姓连死都不怕,怎么可以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老子说,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人们果真怕死,对于那些捣乱的人,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

【出典】:

《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

【例句】:

《毛泽东选集》卷四《别了,司徒雷登》:“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


其他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比喻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语出《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后用以表现人民反抗暴虐统治的无畏精神。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老子说过:‘~。’”△用于表现人民群众的潜在力量。也单作“民不畏死”。


【词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成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猜你喜欢

  • 擿埴索涂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己矣。”擿(tì):选取。埴(zhí):土,指土地。索:找、寻找。涂:同“途”,指道路。“擿埴索涂”,意谓盲人以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探摸,求索。孙中山《

  • 葛几化虎

    《太平御览》卷710“几”引《会稽典录》:“葛仙翁凭白桐几学数十年,白日登仙,几化为白虎,三脚两头,往往人见之。”葛仙翁(或称葛仙公),为三国时葛玄,传说他隐居庐山,刻桐木几案三足。后白日登仙,他的桐

  • 龙势

    晋王嘉《拾遗记.少昊》:“有水屈曲亦如龙凤之状,有山盘纡亦如屈龙之势。”后因以“龙势”指盘屈夭矫如龙之物。隋炀帝《白马篇》:“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词语龙势】   汉语大词典:龙势

  • 泽枯

    源见“泽枯之惠”。形容深恩。清冯桂芬《苏太义园记》:“未尝不叹国家深恩厚泽被遐迩而浃幽明,与周文王泽枯相辉映也。”【词语泽枯】   汉语大词典:泽枯

  • 亲当矢石

    《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当:遮阑,阻挡。矢:箭。亲自阻拦敌方飞来的箭和石头。形容不怕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隋书.杨素传》:“公以棱威外讨,发愤于内,忘身殉义,亲当矢石。”唐.白

  • 鱼水契

    源见“刘葛鱼水”。喻指君臣相得。五代和凝《宫词》之五九:“君圣臣贤鱼水契,鸿基须贺永清平。”

  • 魏花

    同“魏紫”。宋苏轼《与刘景文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枇是乡人。”【词语魏花】   汉语大词典:魏花

  • 胁肩谄笑

    胁:敛缩。 耸起双肩,谄媚地笑着。 形容对人巴结奉承的丑态。语出《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书记赵砺,险詖之人也,胁肩谄笑,黩货无厌。”宋.洪迈《夷

  • 冬青花

    同“冬青树”。明贝琼《穆陵行》:“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

  • 楚剑

    汉.刘向《说苑.指武》:“秦昭王中朝而叹曰:‘夫楚剑利,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吾恐楚之谋秦也。’”据说古代楚地之剑,以锋利著称,名谓“楚剑”。后遂用为咏剑,或喻指有才华士人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