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民归之如水就下

民归之如水就下

百姓归附他,好像水向低处奔流一样。 表示深得民心。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同“犹”。)《韩诗外传》卷三:“夫奚不若子产之治郑,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之罪亡,三年而库无拘人。故民归之如水就下,爱之如孝子敬父母。”也单引〔如水之就下〕。表示不可阻挡。《管子.山至数》:“故善为天下者,谨守重流,而天下不吾泄矣。彼重之相归,如水之就下。”《墨子.兼爱下》:“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黄侃《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嗟夫,好利者人之恒情,欲以道德化民者曰:‘遏其私利惟恐不足,今而率之,夫孰不走之如水就下也!’”


猜你喜欢

  • 金针度人

    唐.冯翊《桂苑丛谈.史遗》:“郑代,肃宗时为润州刺史,兄侃,嫂张氏,女年十六,名采娘,淑贞其仪。七夕夜陈香筵祈于织女,……曰:愿丐巧耳。乃遗一金人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又

  • 乘桴

    源见“乘桴浮海”。原谓乘坐竹木小筏。后用以指避世。唐王维《济上四贤咏.崔录事》:“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词语乘桴】   汉语大词典:乘桴

  • 知其一不知其二

    《诗经.小稚.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国策.赵策三》:“楼缓曰:‘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指对事物只有偏面

  • 兵不厌诈

    指战争中为了取胜,在策略上有使用诡计的必要。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前,晋文公问狐偃,楚国军队比我们多,怎么办?狐偃献计道,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对忠信的言行永不满足,而在战场上则

  • 欠死范质

    《宋史.范质传》:“太宗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耳。’”宋.范质字文素,宋大名宗城人,后唐时举进士第,曾事周太祖郭威。郭威称赞他有宰相之才,封萧国公。

  • 谈无

    《晋书.王衍传》:“魏 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

  • 伍胥抉目

    抉(jué绝):挖出。此典指伍子胥被谗害自杀,死前告诉人将自己眼睛挖出,放在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城楼上,看着越人攻入吴都,灭亡吴国。后以此典比喻忠臣贤人被谄害;或比喻忠良赤诚报国,至死不移。伍子胥(

  • 凤去台空

    源见“乘鸾”。慨叹好景已去,今不如昔。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宋王奕《酹江月.和辛稼轩金陵赏新亭》词:“英雄老矣,对江山、莫遣泪珠成斛……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

  • 涂山女歌

    《吕氏春秋.音初》:“禹行水(注:原作“功”,从《文选.南都赋》注引改为“水”),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汉.赵晔

  • 东邻女子

    同“东家子”。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娥眉皓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