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君识履

汉君识履

源见“郑履”。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侯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典源】《汉书·郑崇传》:“郑崇字子游,(傅)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今译】 汉代郑崇 (字子游),哀帝时提升为尚书仆射。多次求见哀帝谏争,哀帝也采纳听从。郑每次朝见都穿皮履,哀帝笑着说:“我都能分辨郑尚书的履声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向帝王进谏; 或用以指尚书等帝王信用的大臣。

【典形】 革履旧尚书、汉君识履、汉履、汉庭曳履、履声、尚书履、识履、听履、曳履、郑履、识尚书之履、尚书无履声、着意履声。

【示例】

〔革履旧尚书〕 宋·范成大《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后日沙堤新宰相,当年革履旧尚书。”

〔汉君识履〕 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后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汉履〕 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入侍》:“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汉庭曳履〕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 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履声〕 宋·苏轼《次韵朱先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尚书履〕 宋·赵孟頫《送夹谷公分省陕西》:“暂辍尚书履,荣分陕右弓。”

〔识履〕 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畴昔之邑,今兹成姓,识履传风,参舆留庆。”

〔听履〕 唐·杜甫《上韦左相》:“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曳履〕 元·白朴《梧桐雨》:“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郑履〕 南朝梁·何逊《早朝车中听望》:“蘧车响北阙; 郑履入南宫。”


【词语汉君识履】   汉语词典:汉君识履

猜你喜欢

  • 短小精悍

    悍(hàn汗):勇猛。此典指郭解身材矮小而精明勇猛。后以此典比喻人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语言之简短而精炼有力。郭解,字翁伯,河内轵(Zhǐ纸,今河南济源县东南轵城镇)人。他状貌矮小而精明勇猛,不饮酒。

  • 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表示风调雨顺。旧时作为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语出汉.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宋.范仲淹《水车赋》

  • 酒以成礼,过则败德

    见〔酒以成礼〕。

  • 迎刃而解

    如刀劈竹子,前几节劈开之后,下面的向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解决。典出晋杜预之事迹。杜预事迹见前“势如破竹”条。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杜预督军伐吴。所过皆克,吴地百姓纷纷归附,彻底

  • 日角

    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曎。”谓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以为是大贵之相。后因以“日角”指帝王。《魏书.尒朱荣传》:“伫龙颜而振腕,想日角

  • 淮南高卧人

    源见“卧治”。泛指政事清简、无为而治的地方官吏。唐刘禹锡《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诗:“则知天子明如日,肯放淮南高卧人。”

  • 民胞物与

    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谓世人皆为我的同胞,万物俱是我的同辈。后因以“民胞物与”谓泛爱一切人和物。明徐渭《义冢募文》:“坐观蚁穿鸟啄之惨,竟何民胞物与之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十

  • 幽贞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后因以“幽贞”指隐士。南朝 宋颜延之《拜陵庙作》诗:“幼壮困孤介,末暮谢幽贞。”清刘大櫆《方府君墓志铭》:“近代以来,贵禄仕而贱幽贞。”【词语幽贞】   汉语大词典

  • 官样词章

    见“官样文章”。【词语官样词章】  成语:官样词章

  • 一心同体

    犹言同心同德。《西游记》第三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见“同心同德”。《西游记》32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共诣西方。”【词语一心同体】  成语:一心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