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汾鼎

汾鼎

鼎:古代炊器,青铜铸成。圆形,三足两耳。古人以为立国的重器。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在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得到一个宝鼎,武帝十分喜悦,在宗庙祭祀后,保藏在甘泉宫内,称为汾鼎,群臣都来庆贺。后以“汾鼎”为典,象征国祚,多咏郊庙、应制之事。

【出典】:

汉书》卷64上《吾丘寿王传》2797、2798页:“及汾阴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臧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寿王对曰:‘……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兴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曰:‘善。’群臣皆称万岁。”

【例句】:

唐·苏颋《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盛业铭汾鼎,昌期应洛书。” 唐·岑参《仆射斐公挽歌》:“气歇汾阴鼎,魂飞京兆阡。” 唐·蒋防《望禁苑祥光》:“拱汾疑鼎气,临渭比莹光。” 唐·杜牧《故洛阳城有感》:“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唐·张复《山出云》:“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云。”


【词语汾鼎】   汉语词典:汾鼎

猜你喜欢

  • 床下蚁

    同“床前牛蚁”。宋苏轼《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

  • 琴堂贤宰

    源见“鸣琴化治”。称誉廉政贤能的地方长官。傅尃《投雷僧墨大令兼寄吴悔晦》诗:“悔晦才名震一时,琴堂贤宰旧工诗。”

  • 梦益州

    同“梦三刀”。清王士禛《和吴渊颖题巴船出峡图》:“却从一幅鹅溪上,仿佛三刀梦益州。”

  • 交佩解

    源见“汉皋解佩”。喻采莲。唐王勃《采莲曲》:“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 失真

    指左丘明恐怕失去《春秋》之真实内容,而写成了《左氏春秋》。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春秋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天文历法、祭祀等),双目失明,相传他著有《国语

  • 知时鹤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东汉.高诱注:“鹤夜半而鸣也,以无智谋不能免于鼎俎。”“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这意思是说,鹤虽知时,但缺少智谋,因此最终难免被人杀而食用。

  • 庾悦吝子鹅

    《宋书.庾悦传》:“初(刘)毅家在京日,贫约过常,尝于乡曲士丈夫往东堂共射。时悦为司徒右长史,暂至京,要府州僚佐共出东堂。毅已先至,遣与悦相闻,曰:‘身久踬顿,营一游集甚难。君如意人,无处不可为适,岂

  • 三冬足用

    同“三冬足文史”。唐骆宾王《帝京篇》:“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元武臣《玉壶春》楔子:“凭着我三冬足用文章绝,挥翰墨,走龙蛇。”

  • 椿算

    同“椿年”。宋李曾伯《沁园春.代为亲庭寿》词:“从今去,更八千椿算,才一春秋。”【词语椿算】   汉语大词典:椿算

  • 铄金点玉

    源见“众口铄金”。熔化金子,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鲍照、张正见、虞世南〕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点玉之谤。”并列 熔化黄金,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严重。唐·吴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