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洗甲兵

洗甲兵

艺文类聚》卷二引《六韬》:“文王问散宜生(周文王时十个乱臣之一):‘卜伐殷,吉乎?’曰:‘不吉。钻龟,龟不兆;数蓍(蓍,音shī,古人筮用的蓍草茎,因也作为古代占卦的代称。古代人占卜常用蓍草和龟甲,叫做蓍龟。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后称卜筮),蓍不交而如折。’将行之日,雨辎重车至轸(音zhěn,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行之日,帜折为三。散宜生曰:‘此凶,四不祥,不可举事。’太公进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古人出行出征时祭祀路神,叫“祖”)行之日,雨辎重车至轸,是洗濯甲兵也。’”此事又见汉刘向《说苑.权谋》:

“洗甲兵”,指洗濯铠甲和兵器,即洗濯武备。散宜生从迷信占卜出发,认为卜蓍不吉,临行大雨,帜被风折是不祥之兆,故阻止发兵。姜太公确信筹策和备战之后所选择的伐纣时机是不可延误的,故力排非议,决计发兵。他所说的“洗濯甲兵”正是把困难作为考验,从积极进取方面作豪语以鼓舞士气。故后常用“天洗兵”作为邈视大雨所造成的困难,鼓舞士气、与天奋斗的豪言壮语。

宋.陈与义《观雨》诗:“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警世通言》卷四十:“沟面洪盈,倏忽间飘去高凤庭前麦(见本书“曝麦读”条);檐头长溜,须臾里洗却周武郊外兵。”


猜你喜欢

  • 麾扇渡

    同“挥扇渡江”。清王士禛《雨后观音门渡江》诗:“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一本作“挥扇渡”。

  • 盗金

    源见“不疑诬金”。用为无端见疑的典故。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源见“攫金”。谓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锐意盗金,谓市中

  • 王余

    晋.郭璞《比目鱼赞》:“比目之鳞,别号王余,虽有二片,其实一鱼,协不能密,离不为疏。”《文选》卷五晋.左太冲(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余。”据晋.刘渊林注说:“比目鱼,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

  • 辽豕

    同“辽东豕”。唐许敬宗《谢敕书表》:“忽预闻《韶》,方深《击壤》之慰;词均郑璞,匪无辽豕之惭。”【词语辽豕】   汉语大词典:辽豕

  • 洞如观火

    同“明若观火”。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见“洞若观火”。《广阳杂记》卷2:“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矣。”【词语洞如观火】  成语:洞

  • 知雄守雌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河上公注:“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溪也。”因以“知雄守雌”指韬晦自处的处世哲学。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

  • 骑竹候前茅

    源见“竹马交迎”。称颂地方良吏施行德政,广受欢迎。前茅,古代行军时的前哨斥候。引申为先头部队、先行者。元 赵孟?《送柳汤佐怀孟总管》诗:“老子分符称太守,诸儿骑竹候前茅。”

  • 奉天承运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载: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遂以“奉天承运”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金瓶梅词话》

  • 穿杨

    《战国策.西周》:“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史记.周本纪》亦载此事。杨柳同科,古人常通用。春秋时,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百步之外射杨柳叶,百发百中。后因用“穿杨”、“穿杨叶”

  • 自见者不明

    喜欢自我表现的人,缺乏自知之明。见:现。《老子》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