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贾生赋鵩”。指仕途失意。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赐环梦断,赋鵩还羞。”【词语赋鵩】 汉语大词典:赋鵩
源见“梁园赋雪”。指文人名士的风雅宴饮。元戴良《咏雪二十二首赠友》:“风流梁苑宴,凄恻灞桥行。”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以“晨昏定省”指早晚服侍慰问双亲。旧时为子女侍奉父母或亲长的日常礼节。《汉书.杜周传》:“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势迅速强大。百余年间,连败楚及三晋,统一中国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在此时,秦国统治者骄矜自大。这样,有的说
不可给外面人说。 指不要把有关事情告诉局外人。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老舍《四世同堂.四九》:“可是,寡妇与寡妇,即使是偶然的相遇,也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同情。”钱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之,使之闻之。”后因以“瑟歌”指将自己的不满暗示给对方。《聊斋志异.马介甫》:“〔妇〕辄骂,谓马强预人家事。初闻恶声尚在闺闼,渐近马居,
聪明灵活,爱好学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赞誉人学习勤奋而虚心。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宋史.沈伦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曰文。”也单引 ① 〔敏而好学
源见“歌五袴”。对官吏惠民德政的颂歌。唐张玄晏《授李思敬武军李继颜保大军节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称,亟彰持重之名,继成襦袴之歌,显著山河之誓。”【词语襦袴歌】 汉语大词典:襦袴歌
三不知原指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这三个过程。现用一问三不知,泛指无论怎么问,对方一概不知,含贬意。公元前468年,晋国荀瑶率师伐郑。晋大夫荀寅认为:“君子谋划事情,要把这一件事情的开始、中间经过和最后
旧时对他人书信的美称。南朝齐谢朓《答吕法曹》诗:“惠而能好我,向以瑶华音。”【词语瑶华音】 汉语大词典:瑶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