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渐入佳境

渐入佳境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心痛病,等她答应时,他暗中把针拔去,姑娘的病随即而愈。顾恺之不仅才华出众,画艺精湛,还有一股痴劲,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桓温死时,有人问他:“你哭的样子桓温能看到吗?”他回答说:“哭声象巨雷一样能震开大山,泪象汹涌的大河一样注入大海。”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稍部吃起,渐渐吃到根部。别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吃法。他诙谐说:“渐入佳境。”

【出典】:

晋书》卷93《顾恺之传》2405页:“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例句】:

宋·葛胜仲《次长清寺》:“松筠引幽步,以渐入佳境。” 明·吴承恩《西游记》82回:“长老携着那怪,步赏花园,看不尽的奇葩异卉。行过了许多亭阁,真个是渐入佳境。” 清·李汝珍《镜花缘》38回:“今日忽然现出‘若花’二字,莫非从此渐入佳境?——倒要留意了。”


述宾 逐步进入最佳境地。比喻境况逐渐变好,或兴味渐浓。语出《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西游记》82回:“行过了许多亭阁,真个是~。”△褒义。多用于表示处境好转或兴味渐浓。→枯树逢春 柳暗花明 ↔每况愈下。也作“渐至佳境”。


【词语渐入佳境】  成语:渐入佳境汉语词典:渐入佳境

猜你喜欢

  • 王阳道

    源见“王尊叱驭”。指艰险的道路。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路迢迢,霜径迷荒草,险似王阳道。”【词语王阳道】   汉语大词典:王阳道

  • 折胁

    源见“溺篑”。指受欺遭辱。《韩非子.难言》:“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胁于魏。”唐柳宗元《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俾折胁膑脚之伦,得自拂饰,以期效命于鞭策之下。”【词语折胁】   汉语大词典:折胁

  • 躬逢其盛

    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后以“躬逢其盛”谓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儒林外史》四一回:“这样盛典,可惜来迟了,不得躬逢其盛。”述宾 谓亲身参加了那个盛大典礼、集会或盛况。语本唐·

  • 丰钟

    同“丰山钟”。宋 游僩《金精山歌》:“西方七宿欃枪荧,长沙地远丰钟鸣。”《宣和遗事》前集:“霜降而丰钟鸣,雨至而柱础润,以类召类,此理之所必至也。”【词语丰钟】   汉语大词典:丰钟

  • 季布千金

    同“季布千金诺”。唐温庭筠《上封尚书启》:“假刘公之一纸,达彼春卿;成季布之千金,沾于下士。”

  • 科斗

    同“蝌蚪”,古代文字的一体,笔划作蚪蚪形状,亦称“科斗文”、“科斗书”、“科斗篆”。汉代孔安国《尚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

  • 背水一战

    指韩信率汉军与赵军作战,背靠河水排开阵势,置之死地而后生,决战取胜之战例。后以此典比喻后无退路,只有拼死进战以求生存。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兵数万攻打赵国(今河北地区)。赵王歇和主将陈馀,聚集二十

  • 京洛尘

    《文选》卷二十四晋.陆士衡(机)《为顾彦先赠妇二首》其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晋代文士陆机曾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诗句,描写宦游洛阳京城的情景。后以“京洛尘”或

  • 不弦琴

    同“无弦琴”。清阎尔梅《汧置草堂读史诗》之七:“斗室蹒跚抱膝吟,空阶露洗不弦琴。”

  • 焚舟

    源见“破釜沉舟”。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唐雍陶《离家后作》诗:“出门便作焚舟计,生不成名死不归。”【词语焚舟】   汉语大词典: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