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

比喻应付自如。茅盾 《子夜》 第十七: “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参见:○庖丁解牛


主谓 游刃,运转刀锋;余,余地。原指解剖牛时,在骨节间下刀,大有回旋的余地。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以“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快利落。唐弢《琐忆》:“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褒义。用于描写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人。→运斤成风 手到擒来 熟能生巧 ↔二把刀 半青半黄一筹莫展。也作“目牛游刃”、“游刃余地”。


解释薄薄的刀刃在骨节间的空隙游走运行时大有余地。比喻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厨师庖丁给文惠君杀牛,分剖牛时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踏的地方,膝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爽利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及快速进刀时发出的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

文惠君问他,怎么练就了如此高超的技术?庖丁回答说:“我喜欢探求事物的规律。我刚开始学习分解牛体时,所看到的无不是整头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见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观看,眼睛似乎停了下来而心神仍在不停地运行。我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骨节间的空隙,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脉纠结的部位以及骨肉紧连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割肉时割钝了刀;普通的厨师一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砍骨头时砍折了刀。如今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宰杀过上千头牛,但刀刃利得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那些空隙,对于刀刃的游走运行来说宽绰有余,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话,赞叹地说:“我听了这一番话,从中得到了养生的道理。”

近义挥洒自如

例句

长期的业务学习和知识积累,使他遇到问题心中有数,处理纠纷游刃有余。


【词语游刃有余】  成语:游刃有余汉语词典: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 文字饮

    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后以“文字饮”指文人间把酒赋诗论文。宋王十朋《与郑时敏登楼把酒》诗:“千里相从文字饮,不辞费尽杖头钱。”【词语文字饮】   

  • 钱塘一叶清

    明代叶宗人,字宗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西)人。永乐间以诸生言事,很符合皇帝旨意。被任命为钱塘(今属浙江)知县。在任上均徭役,简讼词,与民作主。又自奉甚俭。按察使周新很器重他。有一天,周新趁宗人不在家

  • 小巫见大巫

    《太平御览》卷七三五引《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此其所以终身弗如也。”巫,指巫师。小巫的法术比不上大巫。见了大巫,拔起卜吉凶之茅而走。后引申为相形见绌之典。《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

  • ***自焚

    比喻想搞害人的勾当,结果反而害了自己。公元前719年,卫公子州吁杀死其兄卫桓公,自立为君。为了转移内部视线,他又联合宋、陈、蔡三国攻打郑国。鲁隐公就此询问大夫众仲,州吁这样干,结果将会怎样?众仲回答道

  • 量凿正枘

    《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之菹醢。”王逸注:“言工不度其凿而方正其枘,则物不固而木自破矣。”后因以“量凿正枘”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巧不若拙,故圣人量

  • 堕甑

    《后汉书.孟敏传》:“〔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后以“堕甑”谓事已过去,后悔无益,含

  • 瑜亮

    源见“同时瑜亮”。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清陈维崧《多丽.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词:“叹香闺一双纤手,比似文心谁瑜 亮?”【词语瑜亮】   汉语大词典:瑜亮

  • 追赤松

    源见“留侯慕赤松”。指避世隐居。唐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 燕昭台

    同“燕台”。唐李商隐《偶成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词语燕昭台】   汉语大词典:燕昭台

  • 不远复

    《周易.复卦》:“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不远复”是《复卦》爻辞中的内容,意为未行远而返归。后用为望人归来之典。唐.韩愈《招杨之罘》诗:“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