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乔控鹤”。清孙枝蔚《善哉行》:“仙人王乔,奉鹤相迎。”
《南史.颜延之传》:“(宋)文帝尝召延之,传诏频不见,常日但于酒店裸袒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醉醒,乃见。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音chuò)得臣义,跃得臣酒。’何尚之嘲曰:‘
《诗经.小雅.蓼萧》:“和銮雍雍,万福攸同。”汉.毛氏传:“在轼曰和,车镳曰銮。”东汉.郑玄笺:“此说天子之车饰者。”“銮”通“鸾”,“和銮”即古代马车上的铃铛。《诗经》中有以“和銮雍雍”描写天子车饰
在求老百姓生存的原则下来杀人,那人虽被杀死,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 意谓施政的出发点如果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会得到人民谅解。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明.李贽《
源见“探骊得珠”。比喻在人世间探求真理。元袁桷《次韵王正臣书史试院书事二首》之二:“白头心更苦,沧海探珠还。”
同“汝南月旦”。清赵翼《顾晴沙挽诗》之二:“居乡月旦持清议,奉母晨昏诵《白华》。”
源见“拔才岩穴”。指君王梦得贤相。晋陆机《演连珠》:“是以巢箕之叟,不眄丘园之节;洗渭之民,不发傅岩之梦。”宋曾协《水调歌头.送史侍郎》词:“想见傅岩梦断,记得金瓯名在,却念佩兰人。”【词语傅岩梦】
《诗.小雅.蓼莪》诗:“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毛诗序以为“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故后世以蓼莪之思表示孝子的思念。【词语蓼莪】 汉语大词典:蓼莪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拔上鞋子而破了后跟。形容衣履不周。《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宋.李光《读易详说》卷四:“原宪之贫,捉襟肘见,
见“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