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焚骨扬灰

焚骨扬灰

也作“焚尸扬灰”。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侯景(503-552年)字万景。南朝梁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原为北魏定州刺史,后归梁,不久又举兵叛梁。夺取建康(南京),攻陷台城(宫城),困死武帝,改立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又废掉简文帝,立萧栋为帝,后又废萧栋而自立,改梁律为汉律,国号“汉”。侯景生性残忍、酷虐,军纪败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建康(今江苏南京)几乎成为废墟,长江下游地区遭到极大破坏。大丧人心,终被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在狼狈逃跑途中为部属所杀。尸体送交王僧辩。在建康市街暴尸示众,百姓争先割肉吞食,焚骨扬灰,其首级送至江陵,世祖命挂在大木上示众,然后煮而漆之,交付武库。

【出典】:

梁书》卷56《侯景传》862页:“景退还吴郡,达松江,而侯瑱(tiàn天,也读zhèn,通“镇”)军掩至,景众未阵,皆举幡(fān翻,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乞降。景不能制,乃与腹心数十人单舸(kě葛,大船)走,推坠二子于水,自沪渎(今上海市区的吴淞江)入海。至壶豆洲,前太子舍人羊鲲杀之,送尸于王僧辩。传首西台。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kuài快,切细的肉)啖(dàn淡,吃)食,焚骨扬灰。曾罹(lí离,遭遇不幸的事)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及景首至江陵,世祖命枭(xāo消,悬头示众)之于市,然后煮而漆之,付武库。”

【例句】:

宋·孔平仲《续世说·李泌》:“肃宗欲敕诸将克长安日,发李林甫冢,焚骨扬灰。” 清·钱泳《履园丛语·烧坯》:“籍没其家,妻子同谋,法皆斩首,其母恨礼甚,又诣刑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连动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十分仇视。宋·孔平仲《续世说·李泌》:“肃宗欲敕诸将克长安日,发李林甫冢,~。”△多用于情感方面。→鞭尸三百。也作“焚尸扬灰”。


【词语焚骨扬灰】  成语:焚骨扬灰汉语词典:焚骨扬灰

猜你喜欢

  • 浩浩洪流

    《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

  • 乘凤仙人

    源见“乘鸾”。原指乘凤飞去的秦穆公女弄玉,后用以美称公主。唐罗隐《升平公主旧第》诗:“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才罢到文词。”

  • 天涯地角

    南朝 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无由,但以情企。”后以“天涯地角”指极远的地方。唐白居易《昆明春水满》诗:“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似同昆明春。”并列 天涯,天边;地

  • 孙阳顾

    同“伯乐一顾”。伯乐,姓孙名阳。唐殷尧藩《暮春述怀》诗:“此时若遇孙阳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 公幹病

    源见“刘桢病”。指卧病。刘桢,字公幹,故称。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家甚长卿贫,身多公幹病。”

  • 枉突徙薪

    同“曲突徙薪”。《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桂蠹必除,人邪必剪,枉突徙薪,何劳多力!”并列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柴草从灶旁搬开,以预防火灾。比喻防患于未然。《宋书·文五王传》:“桂蠹必除,人邪必剪,~,

  • 觉有八征

    谓人觉醒时有八种征候。《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征,梦有六候。奚谓八征?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衰,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

  • 卫后发鬒

    《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卫后兴于鬒发,飞燕宠於体轻。”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子夫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是平阳公

  • 寿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成,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寿陵少年羡慕邯郸人走路的轻盈美妙姿态,遂远到邯郸去专事学习当地人行走的样子,可学来学去,总是不象,以至最后

  • 节节高

    民间风俗在正月初一插芝麻梗于屋檐头,以祈日日上进,称为“节节高”。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正月朔日……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词语节节高】   汉语大词典: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