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燕客书诈

燕客书诈

西汉昭帝(前94-前74年)刘弗陵,汉武帝之子。昭帝即位后,姐姐盖主、哥哥燕王刘旦和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相勾结,让人以燕王名义写信诬告博陆侯大将军霍光擅自调动大将军府内的校尉,专权自恣,并怀疑他有政变阴谋。表示愿意归还印章,在皇宫内守卫,来观察、应付奸臣政变的发生。等霍光休息出宫那天,上奏给昭帝。转天霍光闻讯,入朝时在皇宫画室等候。昭帝看霍光不在,就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答道:“因燕王告发他的罪行,所以不敢上朝了。”昭帝命他上朝。霍光走上大殿,摘下帽子叩头道歉。昭帝说:“请大将军戴上帽子,我知道燕王那封告发信是编造的谎言,您是无辜的。”霍光问:“陛下是怎么了解到实情的?”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考察郎吏的业绩,调动校尉来,也用不了十天时间,此事燕王又怎么会知道呢?再说将军想要谋反,也用不着调动一个校尉来。”当时昭帝才14岁,尚书等近臣都为昭帝对问题的中肯分析而震惊。上书告发的那个人逃跑了,昭帝派人紧急追捕。由于汉昭帝明辨是非,霍光才没被治罪。后以“燕客书诈”为咏贤臣遭毁谤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68《霍光传》2935、2936页:“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

【例句】:

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燕客书方诈,尧门信未孚。”


猜你喜欢

  • 南岳寿

    同“南山寿”。唐魏元忠《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愿陪南岳寿,长奉北宸樽。”【词语南岳寿】   汉语大词典:南岳寿

  • 酌贪泉

    《晋书.吴隐之传》载:吴隐之操守清廉。“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

  • 轮埋当道

    源见“张纲埋轮”。称美直臣敢于抨击权贵。元汪珍《迓卢疎斋肃政使》诗:“轮埋当道豺狼避,月到空山魍魉移。”

  • 名驹千里

    同“千里驹”。清 黄鷟来《送张孝永回开封》诗:“驯雉多年推大尹,名驹千里岂常儿。”

  • 张仪

    源见“张仪舌”。借指舌辩空谈之士。唐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三:“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词语张仪】   汉语大词典:张仪

  • 雷雨作解

    《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后以“雷雨作解”谓帝王赦过宥罪。唐刘禹锡《贺赦表》之二:“欣承雷雨作解之泽,不胜犬马怀恋之诚。”【词语雷雨作解】  成语:雷雨作解汉语大词典:雷雨作解

  • 斗极

    《晋书.天文志上》:“斗(北斗星)为人君之象,号令人主也。”又:“北极(北极星),北辰最尊者也。”后因以“斗极”喻指天皇或帝王。前蜀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悬命籍于天关,系生死于斗极。”亦喻指名高

  • 松竹

    松竹入冬耐寒,其色常青,比喻高尚的节操。《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赫赫三雄,并迴坤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李善注引孙子曰:“真人在冬则松竹也。”杞梓:比喻良才。【词语松竹】   汉语大词典:松

  • 捉将官里

    源见“断送老头皮”。当官的戏谑语。陈声暨《寄妇》诗:“捉将官里到而今,世故茫茫总未深。”

  • 焚谏草

    《晋书.羊祜传》载:晋羊祜为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威重朝廷。在朝奏事,多嘉谋良策,但为保密,将奏疏草稿随即烧掉,以致后世莫闻。后因以“焚谏草”表示谨慎守密。唐杜甫《晚出左掖》诗:“避人焚谏草,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