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獭祭鱼

獭祭鱼

礼记.月令》(卷五):“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工冰,獭祭鱼,鸿雁来。”东汉.郑玄注:“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之。”

初春万物复苏,獭将捕得鱼陈列在水边,好象祭祀一样。原指自然景象,后以“獭祭鱼”转而比喻文人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又獭祭是早春景象,因用作咏春之典。

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唐.独孤及《山中春思》:“獭祭春水大,人家春日长。”


【典源】《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今译】 《礼记·月令》讲,孟春时节,鱼儿蹦到冰面上,獭捕得鱼后将鱼陈列水边,好似祭祀一般。唐代李商隐做文章时,总是喜欢翻查书籍,这些书籍在他身边左右堆积,当时人称他为“獭祭鱼”。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作文时堆积词藻,罗列故实。

【典形】 祭鱼时见獭、獭祭、獭祭鱼。

【示例】

〔祭鱼时见獭〕 唐·孟浩然《发汉浦潭》:“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獭祭〕 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十一:“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獭祭鱼〕 宋·陆游《子遹读书常至夜分作此示之》:“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陈书獭祭鱼。”


【词语獭祭鱼】   汉语词典:獭祭鱼

猜你喜欢

  • 一蟹讥

    源见“一蟹不如一蟹”。谓每况愈下。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之三:“一卷生吞杜老诗,圣人伎俩只如斯。兰陵学术传秦相,难免陶家一蟹讥。”【词语一蟹讥】   汉语大词典:一蟹讥

  • 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善善:喜爱善良的人。恶( ㄨˋ wù )恶( ㄜˋ è ):憎恨奸邪的人。 喜欢善良的人,但不能任用他们;厌恶邪恶的人,但不能远离他们。 旧指国君不能亲贤远佞。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 王母娘娘

    同“西王母”。《西游记》五回:“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盛会’。”《1957年相声创作选集.西行漫记》:“这是高原上一个内湖……据说吗,这就是王母娘娘的瑶池。”【词语王母娘娘】  

  • 西山日迫

    见“日薄西山”。元·张公芝《九世同居》1折:“堪叹的是~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兰聚。”【词语西山日迫】  成语:西山日迫汉语大词典:西山日迫

  • 泥封函谷

    《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嚣将王元说嚣曰:‘……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北取河西,东收三辅,案秦旧迹,表里山河。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后以“泥封函谷”称关隘把守严密坚固。北周

  • 若敖鬼

    《左传.宣公四年》载:楚 若敖氏的后代楚国令尹子文,担心他的侄儿越椒的行为将会使若敖氏灭宗,临死泣对族人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后来越椒叛楚,若敖氏终于灭绝。后遂以“若敖鬼”为绝嗣之典。

  • 鸡林诗价

    源见“诗入鸡林”。谓能远播异国他方的作品的高价值。张素《声声慢.鴪秋自吉林赴奉词以赠行》词:“才识鸡林诗价,又专征辽 沈。”【词语鸡林诗价】   汉语大词典:鸡林诗价

  • 诗书元帅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搜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

  • 存楚

    《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我必覆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此事又见《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楚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在逃亡

  • 山翁乐

    同“山公醉酒”。宋赵抃《溪山晚目》诗:“谁及山翁乐,号呶醉似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