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巫山云雨”。元 吉雅谟丁《鹤年弟尽弃纨绮故习清心学道》诗:“枕上不迷巫峡雨,床头常对剡溪云。”【词语巫峡雨】 汉语大词典:巫峡雨
同“晋阳之甲”。唐权德舆《读穀梁传首》诗之一:“奈何赵志父,专举晋阳兵。”
同“郑五歇后”。清易本烺《云杜故事》:“予闻之,因理前梦,为诵本诗集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泫然曰:‘公作郑五告之矣!’”【词语郑五】 汉语大词典:郑五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襟:衣襟。裾:衣服的前襟。襟裾:引申指衣服。后以“襟裾马牛”形容那些没有头脑和无知的人象牛马穿上人的衣服一样。元.汪元享《朝天子.归隐》:“厌襟裾马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笑道:‘我……善会担山赶日头。’”“担山赶日”之说,明代早已传述,不过不仅限于“二郎神”之事。今四川灌县民间流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之说。后因用为战胜自然的勇武行为的典故。
源见“胶庠”。学校的旧称。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梯航通海国,俎豆序胶黉。”【词语胶黉】 汉语大词典:胶黉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田里间人,音辞鄙陋,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责,责求,索取;指归,意旨,意向),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
形容人的才思敏捷,像涌泉一样不断冒出。又作“思如泉涌”、“思若涌泉”。为唐中宗时宰相李峤对苏颋(tǐng挺)的评价。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武则天时进士及第,袭父
《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十吏札,谓须十名书吏缮写的文稿。后多用作女子博学强记之典。明李
见“飞蛾赴火”。宋·黄庭坚《演雅》:“蛣蜣转丸贱苏合,~甘死祸。”【词语飞蛾赴烛】 成语:飞蛾赴烛汉语大词典:飞蛾赴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