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首同归

白首同归

晋书.潘岳传》:“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西晋时潘岳和石崇被诬谄处刑,在刑场上潘对石说:“这回我俩是白首同所归了。后以喻友谊坚贞,至白首而不渝的典故。

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偏正 ①友谊深厚,到老不变。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②年岁皆老而同时死亡。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日,是我青山独往时。”△描写友谊之语。


【典源】《世说新语·仇隟(xi)》:“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晋书·潘岳传》亦载,略同,前有“初,芘为珢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

【今译】 晋代孙秀曾向石崇索要美女绿珠,因遭拒绝而怀恨在心,潘岳 (字安仁) 少时屡次鞭打孙秀,孙秀亦耿耿于怀。后孙秀任中书令,权倾一时,潘岳不免提心吊胆,问孙秀:“你还记得我们过去的事吗?”孙秀回答:“记在心中,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于是潘岳知他必将报复。果然淮南王发难失败后,孙秀即以叛党罪名收捕了石崇、欧阳坚石,同一天潘岳也被捕。由于石崇先被押赴刑场,不知潘岳亦罹祸,当潘岳到后,石崇问道:“安仁,你怎么也落到如此地步?”潘岳说:“这可说是‘白首同所归’啊!”从前,潘岳赠石崇诗,诗中有“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的句子,不幸这成了今日结局的谶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同时而死。

【典形】 白首同归、不待白首、同石友。

【示例】

〔白首同归〕 宋·黄庭坚《陪谢师厚游百花洲》之八:“九原尚友心,白首要同归。”

〔不待白首〕 宋·陈与义《邓州西轩书事》之六:“杨刘相倾建中乱,不待白首今同归。”

〔同石友〕 清·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三:“并命何当同石友,呼囚谁与报章妻。”


【词语白首同归】  成语:白首同归汉语词典:白首同归

猜你喜欢

  • 海底飞尘

    同“沧海桑田”。唐白居易《浪淘沙》词:“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 钟郝同钦

    《世说新语.贤媛》:“王司徒(王浑字玄冲,称司徒,也称京陵)妇,钟氏女(梁刘孝标注说是黄门侍郎钟琰女;一说钟夫人,字琰),太傅(三国魏钟繇,字元常,汉末举孝廉,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亭侯,魏继帝位后,

  • 飞鸿雪爪

    同“鸿爪雪泥”。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见“飞鸿踏雪”。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浮世~,故山乱叶茅庵。”【词语飞鸿雪爪】  成语:飞鸿雪爪汉语大词典:飞鸿雪爪

  • 鲁连蹈海

    《战国策.赵策三》载,鲁仲连反对尊帝为帝,向辛垣衍指出:“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进一步,或解为失)而遂正(同政,此指为政、施政)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史记.鲁仲连列传》:“鲁仲

  • 七十说

    《淮南子.泰族训》:“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孔丘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曾四出游说,先后到过七十余个地方,然一直没有得到响应。唐.李白《赠崔郎中宗之》:“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词

  • 池塘入梦

    同“池塘草梦”。清蒲松龄《王八垓过访》诗:“尊开风雨挑灯夜,人似池塘入梦时。”

  • 五牛琢

    源见“五丁开道”。指秦 惠王琢石牛以探入蜀之路。唐岑参《招北客文》:“五牛琢而秦女至,一蛇死而力士毙。”

  • 藏书在壁

    源见“孔壁遗文”。指遗留下垂世之作。唐方干《哭江西陈陶处士》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 赠策

    同“赠鞭策”。清黄遵宪《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四海同袍征士气,频年赠策故人书。”【词语赠策】   汉语大词典:赠策

  • 医和

    源见“上医医国”。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后借指良医。《旧唐书.懿宗纪》:“自秋已来,勿尔婴疹,坐朝既阙,逾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无验,以致弥留。”【词语医和】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