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大般涅槃经》卷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摸象的盲人各根据自己摸到的一部分,便对象的形象作出了片面的结论。后因以“盲人摸象”、“盲人说象”、“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的片面观点。

元.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沈,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知其鼻者谓象如杵,知其牙者谓象如芦菔根。”


主谓 本为佛经里的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象,每人都凭自己摸到的部分来说出大象的形状,故说法不一。比喻只凭借主观对事物的片面了解,就作出以偏概全的论断。语本《大般涅槃经》卷32:“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尾者言象如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摸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贬义。用于人的思想方法方面。→管窥蠡测未窥全豹 ↔千古卓识。 也作“盲人说象”。


盲人摸象”指胡乱猜想、以偏概全之意,口语中亦说成 “瞎子摸象”。

《涅槃经》三十二记载说,有位大王要大臣牵一头大象来,要眼睛看不见的盲者来 “看”象。盲人看不见,只好用手来摸。大王问他们道: “你们看这头大象像什么呀?”摸到象牙的说 “像萝卜根”,摸到耳朵的说 “像簸箕”,摸到脚的说 “像臼 ( jiù,石头凿成的舂米的器具) ”,摸到背脊的说 “像床”,摸到腹部的说 “像瓮”,摸到尾巴的说 “像绳”。于是,大王命如来佛来纠正他们 “以偏概全”的说法。

从 《涅槃经》的这个记载,我们可知 “象”是比喻佛性的,“盲人”是比喻一切众生的。“盲人摸象”乃佛家语,意谓众生难以全面认识佛性,正如盲人摸象一般。

盲人摸象”或 “瞎子摸象”,其义一般都会知晓,而其本为佛家语却不甚了了。后遂以此语喻片面、瞎猜、不明真相之义。


【词语盲人摸象】  成语:盲人摸象汉语词典:盲人摸象

猜你喜欢

  • 文侯拥彗

    彗(huì惠):扫帚。此典指魏文侯拿扫帚洒扫,尊敬老师子夏。后以此典形容敬贤爱士。文侯,名斯。战国时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孔子死后,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

  • 劳苦功高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大功。《史记.项羽本纪》:“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听细说:听信小人之言。并

  • 登垄

    源见“龙断”。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泛指操纵和独占市场,牟取暴利。《聊斋志异.金和尚》:“饮羊、登垄,计最工,数年暴富。”【词语登垄】   汉语大词典:登垄

  • 竞絿

    《诗.商颂.长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毛传:“絿,急也。”朱熹集传:“竞,强;絿,缓也。”后因称施政缓急适当为“竞絿”。清钱谦益《父国聘赠承德郎太仆寺寺丞》:“操仁心以为质,匪刚柔而竞絿。”【词

  • 泪绡

    同“鲛绡”。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诗:“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词语泪绡】   汉语大词典:泪绡

  • 王霸思隐

    《后汉书.逸民传.王霸传》:“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也。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征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以病归。隐居守志,

  • 淮南鸡

    同“淮王鸡犬”。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 嘉禾

    《尚书.周书.归禾.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史记》卷四《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郑玄曰:

  • 龙骧诏

    源见“龙骧茔”。指帝赐哀荣。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戚。”

  • 行雨朝云

    楚王梦巫山神女事。《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改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