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矍铄翁

矍铄翁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时年六十二,(光武)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矍铄,老年精神健旺。后以“矍铄翁”称精神健旺的老人。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


【典源】《东观汉记·马援》:“马援,字文渊,建武二十四年,威武将军刘尚击武陵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 《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 (字文渊) 南征屡建功业,在刘尚征伐武陵五溪蛮夷失败后,他又主动请求带兵出征。当时他年已六十二岁,光武帝照顾他年老,没有允许。马援表示:“我仍能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骑在鞍上左右顾盼,显示自己仍可征战。光武帝笑着说:“这老翁真有精神啊!”于是派马援出征。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人老但壮心犹在,思建勋业。

【典形】 据鞍、矍铄、矍铄翁、马援据鞍、翁矍铄。

【示例】

〔据鞍〕 宋·陆游 《寄陶茂安监丞》:“永州太守鬓毛残,矍铄犹能起据鞍。”

〔矍铄〕 宋·刘筠《旧将》:“秋来从猎长杨榭,矍铄犹能一据鞍。”

〔矍铄翁〕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

〔马援据鞍〕 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复廉颇强饭,马援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翁矍铄〕 清·黄景仁《贺新凉·寿州遇桐城吴竹亭丈话旧》:“闻说东山丝竹尽,谁恸西州门路。翁矍铄,依然如故。”


【词语矍铄翁】   汉语词典:矍铄翁

猜你喜欢

  • 千金马

    源见“千金市骨”。指骏马。北周庾信《望野诗》:“试策千金马,来登五丈原。”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诗:“赭汗千金马,绣轴五香车。”【词语千金马】   汉语大词典:千金马

  • 阮涕

    同“阮生泪”。柳亚子《五月十八夜偕饮湖上酒楼即席分得真韵》:“江才阮涕新来尽,草草壶觞愧主宾。”

  • 天骄子

    同“天之骄子”。唐杜甫《留花门》诗:“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 照车

    同“照乘珠”。南朝 宋谢庄《孝武宣贵妃诔》:“照车去魏,联城辞赵。”【词语照车】   汉语大词典:照车

  • 墦肉之馀

    源见“乞墦”。墓前祭祀用过的肉。借指他人的残羹剩炙。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利案》十:“而国家乃如无告之穷民,不得不乞彼等墦肉之馀,以延残喘。”

  • 秋霜

    332 ① 喻人志操峻洁,风格清严。《后汉书.孔融传》:“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晋书.范弘之传》:“志厉秋霜,诚贯一时。”【词语秋霜】   汉语大词典:秋霜

  • 桃叶渡

    源见“桃叶桃根”。渡口名。在今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河畔。相传因晋王献之在此送爱妾桃叶而得名。后亦借指烟花情场。元周德清《红绣鞋.郊行》曲:“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明文徵明《石湖》诗:“落日谁歌桃叶

  • 虫臂拒辙

    源见“螳臂当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夫以尔之材力,而取彼之凶残,是犹以火焚枯,以石压卵,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主谓 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

  • 屈骑曹

    源见“骑曹不记马”。谓屈居下位。金元好问《送曹吉甫兼及通甫》诗:“意气羡君豪,怜君屈骑曹。”

  • 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上山捕捉老虎比起开口向人求援还要容易些。 极言开口求人之难。语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叹了一口气道:‘泰山在上,道不得个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怜念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