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萱草忘忧

萱草忘忧

《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陆德明释文:“谖,本又作萱。”古制,北堂为主妇居室,也是母亲居室,因以代指母亲。在北堂阶前种植萱草,象征母爱,故可忘忧。后遂用“萱草忘忧”为排解忧愁的典故。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初学记》卷二七引三国 魏王朗《与魏太子书》:“不遗惠书,所以慰沃,奉读欢笑,以藉饥渴。虽复萱草忘忧,皋苏释劳,无以加也。”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主谓 萱草,多年生草木植物,供观赏。俗多以喻母子。子能慰其母,可使母以忘忧。语本《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愚智所共知也。”△多用于儿子安慰母亲方面。


【典源】《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毛传:“谖草令人忘忧。”郑笺云:“谖,本又作萱。”《文选·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今译】 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烦闷,所以萱草又名忘忧草。《诗经·伯兮》是一首妇人思念远行丈夫的诗,其中写道:“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盆里栽。一心只在惦念你,使我胸中愁难排。”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有所寄托而排遣忧愁。

【典形】 北堂萱、树萱、忘忧代萱苏、忘忧萱草、萱草忘忧。

【示例】

〔北堂萱〕 唐·骆宾王《同辛簿筒仰酬思玄上人》:“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

〔树萱〕 唐·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忘忧代萱苏〕 清·唐孙华《夏日斋中读书》:“潇洒送炎燠,忘忧代萱苏。”

〔忘忧萱草〕 宋·黄庭坚《满庭芳》:“明眼空青,忘忧萱草,翠玉闲淡梳妆。”

〔萱草忘忧〕 南朝梁·萧纲《听夜妓》:“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词语萱草忘忧】  成语:萱草忘忧汉语词典:萱草忘忧

猜你喜欢

  • 三釜薄

    源见“三釜养”。谓俸禄虽高,但不能供养父母。宋陆游《柴怀叔殿院世彩堂》诗:“万钟苦晚三釜薄,人生此恨十八九。”

  • 绰绰然有余裕

    见〔绰绰有裕〕。

  • 终军

    源见“终军弃襦”。泛指有作为的志士。前蜀韦庄《送范评事入关》诗:“为报明年杏园客,与留绝艳待终军。”

  • 榆次之辱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后因以“榆次之辱”为无故受辱之典。《后汉书.孔融传》:“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 陆贾剑

    源见“陆贾分金”。指贵重的遗物。清程先贞《戊申生日示两儿》诗:“邺侯书有托,陆贾剑何贻?”

  • 饮霞

    源见“流霞”。谓饮美酒。唐孟郊《招文士饮》诗:“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词语饮霞】   汉语大词典:饮霞

  • 狗盗鸡啼

    同“鸡鸣狗盗”。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见“鸡鸣狗盗”。【词语狗盗鸡啼】  成语:狗盗鸡啼汉语大词典:狗盗鸡啼

  • 老死牖下

    《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敛衾”汉郑玄注:“疾时处北牖下,死而迁之当牖下。”后因以“老死牖下”谓终其天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

  • 玉女洗头盆

    《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臼,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相传华山上住着一个玉女,饮玉浆,白日升天。她的祠前有五个石臼,叫玉女洗头盆。盆里的水碧

  • 贪泉独醒

    源见“酌贪泉”。谓饮贪泉之水而仍清醒如故。表示廉正。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