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垂缰之报”。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但闻争曳组,讵见学垂缰。”【词语垂缰】 汉语大词典:垂缰
源见“箪瓢陋巷”。形容生活清贫,居处简陋。唐鱼玄机《和人次韵》:“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
同“范釜”。清吴嘉纪《自淘上至竹西送汪舟次之赣榆教谕任》诗:“家有范生甑,人弹贡氏冠。可怜天下才,逡巡就小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秦昭王倚仗强大的国势,向赵强索传国之宝“和氏璧”。赵臣蔺相如带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得以完璧归赵。公元前二七九年,蔺相如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会上,秦王强使赵王
《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悬鹑。”鹌鹑毛斑烂而尾秃,象补绽百结。后因以“悬鹑”比喻衣裳褴褛,破烂不堪。唐.白行简《李娃传》:“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宋.赵蕃《大雪》诗:“鹑衣百结不蔽膝,
源见“天女散花”。指散花天女。借指尼姑。唐吴融《还俗尼本是歌妓》诗:“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词语散花人】 汉语大词典:散花人
同“焦头上客”。清钱谦益《虫诗十二章.灯蛾》:“君看焦烂客,仍得坐高堂。”
汉.刘向《说苑.善说》:“夫以秦楚之强,而报仇于弱薛,譬如犹摩萧斧(刚利之斧)而伐朝菌(朝生暮死之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此讳说孟尝君死)之后,庙堂必不血食(
源见“乘轩鹤”。喻指朝廷的宠幸。元戴良《和沈休文双溪八咏》之五:“华亭侣既失,卫轩宠亦衰。”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事。也泛指统治者焚毁书籍的文化专制手段。唐孟郊《秋怀》诗之十五:“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五:“心与智不调,请寻一桃源,避此秦火。”【词语秦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