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西窗剪烛

西窗剪烛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诗人想象回家后深夜与妻畅谈的情景。烛燃既久,烛心结成穗形的花,烛光为之昏暗,须用烛剪剪去。后用为咏怀念亲人之语典,也泛指友人欢聚畅谈。

清.敦诚《寄怀曹雪芹》诗:“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偏正 在西窗前剪除烛花。原形容想念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或情人聚谈。语本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尹会一《健馀尺牍·答查履方》:“接奉手谕,旧雨情深,不异~。”△常用于表示挚友或情人相聚时促膝谈心的情景。也作“剪烛西窗”。


【典源】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今译】 唐代诗人李商隐寓居蜀地时作诗,诗中写道:“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归期尚未确定,听那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平添我的愁绪。何日才能与你相见,在西窗下相对剪烛夜话,回叙今夜的情怀,那该是怎样的高兴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分离的夫妻、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典形】 巴山夜雨、共君听雨、剪烛话巴山、听夜雨、听雨巴山、同剪灯语、西窗剪烛、西窗夜雨、西窗烛、剪烛西窗、剪灯深坐、剪灯听雨、名山夜雨、西廨剪烛。

【示例】

〔巴山夜雨〕 宋·张炎《塞翁吟》:“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

〔共君听雨〕 元·彭元逊《子夜歌·和刘尚友韵》:“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剪烛话巴山〕 元·王国器 《踏莎行·破窗风雨》:“检书剪烛话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

〔听夜雨〕 清·黄景仁《春暮呈容甫》:“对床听夜雨,分枕梦青山。”

〔听雨巴山〕 宋·张炎《征招·答仇山村见寄》:“瘦吟心共苦,知几度、剪灯窗小。何时更、听雨巴山,赋草池春晓。”

〔同剪灯语〕 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寂寥西窗坐久,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西窗剪烛〕 清·秋瑾《秋雨》:“西窗剪烛话巴池,云黑应催工部诗。”

〔西窗烛〕 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词语西窗剪烛】  成语:西窗剪烛汉语词典:西窗剪烛

猜你喜欢

  • 鼋鼍梁

    同“鼋桥”。清 丘逢甲《放歌次实甫将别岭南韵》:“上天谁御蛟龙车?渡海谁架鼋鼍梁?”

  • 名为公器

    《庄子.天运》:“老子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蘧庐,旅舍,旅店。庄周借老子的话指出,名誉是天下共用之物,不可多取,否则将是致祸之由。唐.白居易

  • 白屋

    古代穷人住屋用茅草覆盖,因此得名。吾丘寿王,字子赣,西汉赵(今河北邯郸)人。汉武帝时,奉诏从董仲舒学《春秋》。在任光禄大夫侍中时,曾向武帝陈述政见说:“陛下明德昭著,现今天下太平,选拔人材,兴办教育,

  • 把蟹螯

    《世说新语.任诞》:“毕世茂(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晋书.毕卓传》池作船),便足了一生。’”晋吏部郎毕卓性嗜酒,他曾对人说,能得酒满船,四时美味菜肴放在船头,右手持酒杯,左手

  • 帷幄近臣

    指亲近君主,参与谋略的臣子。《汉书.黄霸传》,“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词语帷幄近臣】  成语:帷幄近臣汉语大词典:帷幄近臣

  • 疑今者,察之古

    凡对世事有疑问而看不清时,可研究分析历史来解决自己的疑问。意谓古今之理相同,可以鉴古而知今。《管子.形势》:“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 巴人唱

    同“巴人下里”。唐李白《古风》之二一:“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 君子可欺以其方

    形容偏信表面上合理的事,结果上当受骗,也比喻坏人利用他人的正直钻空子。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孟子举了一个故事。他说,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子产,子产叫管池沼的校人放它到池子里去喂养。校人把鱼煮着吃了,却向子

  • 猫噬鹦鹉

    比喻排挤善类。宋代岳珂《程史》:“乾道间,杨嗣清有声西州,清议推属。初试邑,有部使者(不欲名),颇以绣衣自骄,怒其不降意,诬劾以罪。赵卫公方为左史,闻之,不俟车亟往白庙堂曰:‘譬之人家市猫于邻,卜日而

  • 阮修钱

    同“阮公钱”。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宦无毛义檄,婚乏阮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