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辩口谈天

辩口谈天

源见“邹衍谈天”。谓议论宏大,十分雄辩。唐罗隐《酬黄从事怀旧见寄》诗:“长绳系日虽难绊,辩口谈天不易穷。”


【典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驺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 大并世盛衰, 因载其��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集解引汉·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

【今译】 邹衍 (一作“驺衍”) 是战国时齐国人,为当时有名的学者辩士。他著书十余万言,议论闳大不经,都是从小的事物开始,逐渐推衍扩大,一直到无限。从当代上溯至黄帝,辨析历代盛衰,一直到天地未生的浑沌状态。或者先讲中国的山川乌兽出产,推广到海外人所未见之地。王公大臣听了他的议论,都惊叹不已,为之倾倒,但无法实行。当时人称他为“谈天衍”,因为他一开口就是天地万物,尽说的天地宇宙,所以说是“谈天”。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议论宏大,善于雄辩; 或谈吐漫无际涯,怪异难信。

【典形】 辩口谈天、辨析天口、口道邹衍、谈天、谈天口、谈天衍、谈天邹、谈天邹了、谈天容、谈天舌本。

【示例】

〔辩口谈天〕 唐·罗隐《酬黄从事怀旧见寄》:“长绳系日虽难绊,辩口谈天不易穷。”

〔辨析天口〕 唐·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亦有抗节玉立,光辉炯然,气高时英,辨析天口。”

〔口道邹衍〕 明·陈子龙《行路难》之十七:“玄驹绕绕枯桑下,口道邹衍大九州。”

〔谈天〕 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谈天口〕 元·白朴《墙头马上》:“他那里谈天口喷珠玉,一划的者也之乎。”

〔谈天衍〕 宋·苏轼《南禅长老和诗不已》:“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

〔谈天邹〕 清·赵执信《上元日微阴夕泊惠州》:“连浮大白纵鲸吸,怪语顿发谈天邹。”


猜你喜欢

  •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礼记.坊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意为: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不能有两个帝王。后用为咏权威独尊之典。《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夫天无二日,土

  • 坐堂子

    源见“倚衡”。指富家子弟。南朝 宋鲍照《送盛侍郎饯候亭》诗:“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羁人。”【词语坐堂子】   汉语大词典:坐堂子

  • 东郭履穿

    此典原指东郭先生贫困饥寒,等候征召。后以此典形容读书人穷困饥寒;也指雪中行走;或用以吟雪。东郭,复姓。齐(今山东泰山以北)人。他久在公车官署等候差事,贫困饥寒,衣服破旧,鞋子不完整。在雪中行走,鞋子有

  • 三世将

    《史记.王翦传》:“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古代传说:为将帅者,不可三世继承,如三世均为将帅,因杀戮

  • 羹污

    宋代丁谓事。《宋史.寇准传》:“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倾构:倾轧构陷。

  • 兹膝不屈,今为公拜

    唐代田承嗣敬服郭子仪的事。《新唐书.郭子仪传》:“田承嗣微狠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

  • 辞达而已矣

    文辞足以表达意思便罢了。 意谓为文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明.方孝孺《与舒君书》:“文者,辞达而已矣。然辞岂易达哉!”清.袁枚《与程蕺园书》:“考据之形而

  • 赠袍

    同“赠绨袍”。唐杜甫《王阆州筵奉酬》诗:“吾舅惜分手,使君寒赠袍。”

  • 头上千薪

    源见“后来居上”。喻指资历浅而官位高者。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十八:“胸中五岳平犹起,头上千薪积已高。”

  • 长坂九回

    源见“王尊叱驭”。指极险之路。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渡泸五月,葛亮有深入之兵;长坂九回,王尊有忠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