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逃之夭夭

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似逃之夭夭。”


述补 夭夭,原形容草木茂盛,这里无义。逃之夭夭,原作“桃之夭夭”,后以桃、逃为谐音,便借作逃跑的诙谐说法。指逃得无影无踪。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王雨彦《辛勤的播种者》:“我们的队伍冒着初春的风寒,先到平海街教育厅,爬进已经关闭的大铁门,发现张道藩早已~。”△用于行为方面。→溜之大吉 ↔插翅难飞。 也作“桃之夭夭”。


逃跑谓之 “逃之夭夭”。多用于对某种事不负责任而一走了之、一跑了事,含有一种诙谐或讥嘲之意。

逃跑为什么又 “夭夭”呢?

此语缘自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桃”与 “逃”同音,因而后人将 “桃之夭夭”变化为 “逃之夭夭”。“夭夭”形容桃树茂盛、壮美之貌,与 “逃”并无关系,因原句为 “桃之夭夭”,所以 “桃”变为 “逃”后,亦说成 “逃之夭夭”。


【词语逃之夭夭】  成语:逃之夭夭汉语词典:逃之夭夭

猜你喜欢

  • 千钧一发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谓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紧要。明方孝孺《吴氏二贤母哀辞》:“引千钧兮一发,以

  • 赵璧

    同“赵氏璧”。唐方干《送陈端公》诗:“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词语赵璧】   汉语大词典:赵璧

  • 夺笏击贼

    源见“击贼笏”。称颂人臣的忠贞和凛然正气。明李东阳《司农笏》诗:“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典源】 《旧唐书·殷秀实传》:“明日,(朱)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

  • 薪不尽,火不灭

    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庄生蝶

    同“庄周蝶”。唐李群玉《昼寐》诗:“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红楼梦》三八回:“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 书邀道士鹅

    源见“换鹅书”。称美书法精湛高妙。宋黄庭坚《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之一:“诗入鸡林市,书邀道士鹅。”

  • 怀龙

    同“怀蛟”。清钱谦益《和遵王述怀感德四十韵兼示夕公》:“怀龙温夕梦,吐凤理新编。”【词语怀龙】   汉语大词典:怀龙

  • 祁连冢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死后,武帝为了悼念他的战功,故意将他的坟墓修得和祁连山山形一样

  • 祷雨

    向神灵祷告,乞求降雨。《滩南子.主术训》:“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词语祷雨】   汉语大词典:祷雨

  • 盗金

    源见“不疑诬金”。用为无端见疑的典故。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源见“攫金”。谓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锐意盗金,谓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