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逐鹿

逐鹿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高祖刘邦征讨陈豨回来,吕后与萧何共谋已将韩信杀死。当刘邦得知蒯通曾教韩信反汉时,便下令逮捕了他,并亲自审讯,要烹杀蒯通。蒯通喊冤,刘邦问他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之纲绝而维弛(纲维,旧指统治国家的重要法纪),山东(指函谷关、崤山以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里以鹿比喻帝位),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蒯通这番话的意思是:秦朝末年,法纪废弛,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夺帝位,谁能力高强,谁才能得到天下。以“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今指争夺政权的斗争,

唐.魏征《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李木庵《登屴崱lìzè峰》诗:“中原叱咤鹿争逐,四野昏腾鬼暗纵。”


旧时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为 “逐鹿”,亦称 “争鹿”。

“鹿”,比喻政权。因此争夺天下谓之 “逐鹿”。“鹿”乃猎取对象,故以喻政权。

汉书·蒯通传》: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语出于上。颜师古注引张晏云: “以鹿喻帝位。”“逐鹿”或 “争鹿”即谓争帝位、争天下。

此义亦可说成 “鹿死谁手”。

晋书·石勒载记下》: “朕若逢高皇 ( 汉高祖) ,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言与刘邦中原逐鹿,未知谁可得天下。唐·魏徵《述怀》: “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即言中原还在争战,要投笔从戎参战。


【词语逐鹿】   汉语词典:逐鹿

猜你喜欢

  • 陈平分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汉陈平早年居库上里,乡里祭社时,陈平为宰,分肉食甚均匀。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呼!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陈平分肉”为办事公平,显示有治国的才能和

  • 矍铄翁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时年六十二,(光武)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矍铄,老年精神健旺。后以“矍铄翁”称精神健

  • 自种一顷豆

    源见“南山种豆”。咏田间劳作。宋苏轼《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诗:“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 珊瑚击碎

    源见“石崇斗奢”。形容骄奢挥霍。宋杨亿《公子》诗:“珊瑚击碎牛心熟,香枣兰芳客自迷。”【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三引晋·裴启 《语林》 曰:“石崇与王恺争豪,晋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以珊瑚高二尺许

  • 斗霹雳

    《北齐书.薛孤延传》:“高祖(高欢)尝阅马于北牧,道逢暴雨,大雷震地。前有浮图一所,高祖令延视之。延乃驰马按矟(shuò,同槊,矛类的兵器)直前,未至三十步,雷火烧面。延唱杀,绕浮图走,火遂灭。延还,

  • 心在魏阙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古代天子及诸侯宫门外筑有巍然高耸的楼观,其下两旁悬布法令,因以为朝廷的代称。“心在魏阙”,指心在朝廷,对国家和君主念念不忘。后因以“心在魏阙”为

  • 陶白

    源见“陶白之资”。指陶朱公、白圭。借指商贾。晋葛洪《抱朴子.守塉》:“奇士之居也,进则侣鸿鸾以振翮,退则参陶 白之理生,仕必霸王,居必千金。”【词语陶白】   汉语大词典:陶白

  • 空对空

    南朝梁武帝《灵空》:“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以空头对空头,形容虚妄不实。主谓 以空头对付空头。形容彼此都用虚妄不实的一套相对待。南朝·梁武帝《灵空》诗:“皆从妄所妄,无非~。”△贬义。多用于表达人

  • 五月渡泸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后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4回:“俄国人的阴谋辣手,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