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遗簪坠屦

遗簪坠屦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原之野。有妇人中泽(泽中)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向者(不久前)刈蓍薪亡吾蓍簪(蓍草茎可以当簪用),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

汉.贾谊《新书》卷七《论诫》:“楚军败,昭王走而屦(音jǔ,鞋子)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隋,地名),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恶与偕出弗与偕反(返)也。”

上面第一件事说的是,少原之妇女因丢失了一只旧蓍簪而悲伤,是因为不愿忘掉故旧之情的缘故。第二件事说的是,楚昭王于败军之际,失落了一只旧鞋子,因愿与同出同返,不忍抛弃,走出三十步又回去把鞋捡了回来。后把这两件事合而为一,就成为“遗簪坠屦”一语,常以喻睹物怀旧之情。《北史.韦孝宽传》附“韦夐”“孝宽为延州总管,夐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夐。夐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而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韦夐不愿接受韦孝宽所赠马及辔勒,乃然乘旧马回去,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愿忘旧的志趣。他以古人不弃遗簪坠屦为榜样,在自己的言行中恪守不渝。

唐.罗隐《甲乙集》卷一《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坠屦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并列 遗、坠,遗落的。丢失的发簪和鞋子。汉·韩婴《韩诗外传》卷9:“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欲偕反也。’”后以“遗簪坠屦”比喻旧友旧物或故旧之情。宋·曾肇《陈州谢上表》:“笃~之仁,推藏疾纳污之谊。”△褒义。用于情谊方面。 →故旧不弃 ↔弃若敝屣 弃旧怜新。也作“遗簪弊屦”、“遗簪堕屦”、“遗簪堕履”、“遗簪坠履”。


【词语遗簪坠屦】  成语:遗簪坠屦汉语词典:遗簪坠屦

猜你喜欢

  • 璧合珠联

    源见“珠连璧合”。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柳亚子《席上赋赠蔡贤初将军罗西欧夫人伉俪》诗:“璧合珠联今日事,金闺国士羡温恭。”见“珠联璧合”。【词语璧合珠联】  成语:璧合珠联汉语大词典:璧合珠联

  • 陈抟高卧

    北宋书画家米芾(fú服)拜石为兄事。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称米南宫、米颠。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丹徒(今江苏镇江)。以恩补誝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

  • 使车星

    同“使臣星”。宋范成大《送赵从善少卿将漕淮东》诗:“玉笋风标右汉廷,起家聊值使车星。”

  • 采兰赠药

    《诗.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毛传:“蕑,兰也。”又:“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传:“勺药,香草。”后因以“采兰赠药”谓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爱慕。旧时亦视为淫佚之行。清陈其元《庸闲

  • 笔虎

    宋.周越《法书苑》:“李阳冰善小篆,自谓苍颉后身,时谓之笔虎。”(引自宋.曾慥《类说》卷五十八)唐.李阳冰是李白族叔,曾任当涂令,他善写小篆。虎乃百兽之王,称李为“笔虎”,意即誉李阳冰书法精湛,名重一

  • 非罴

    同“非熊”。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韵》:“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词语非罴】   汉语大词典:非罴

  • 丧明之痛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丧明:眼睛失明。战国时,孔子的弟子子夏丧失了儿子,由于过分悲痛,而哭瞎了眼睛。后世以“丧明之痛”形容失子之悲。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谁

  • 不是折腰具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喻清高有骨气之人。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

  • 荆国人

    源见“和氏之璧”。指献玉的卞和。借指中谗被诬之士。唐陈子昂《观荆玉篇》:“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 韲臼

    调和诸味的石臼,为“辞”字的隐语。《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帝与杨修一起过曹娥碑下,见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八字。杨修解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