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韩康卖药

韩康卖药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韩康》:“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

又见《世说新语.栖逸》与《后汉书.隐逸.韩康》。

后用此比称神医良药的典故,也可指说话算数,说一不二。

《醒世恒言》卷二十六:“药按韩康无二价,杏栽董奉有千株。”


主谓 指医师归隐。语本《后汉书·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元·张雨《梧叶儿·赠龟溪医隐唐茂之》曲:“刘商观弈罢,~还。”△多用于隐居方面。


【典源】晋·皇甫谧《高士传》:“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 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于霸陵山中。”《后汉书·逸民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隐士韩康字伯休,是京都霸陵人。常游各名山采药,在长安市上卖,三十多年来始终言不二价。一次有一女子向韩康买药,韩康照例不改价,女子说:“您是韩伯休吗? 也言不二价?”韩康叹道:“我本来想逃避名声,现在连普通女子都知道我了,还卖什么药呢?”于是隐遁于霸陵山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逃名避世; 也借指卖药等。

【典形】 伯休隐、不 二价、韩康避名、韩康卖药、韩康药、君是伯休非、卖药、卖药都市、卖药韩康、女子知伯休、山人卖药、无二价、学伯休、行药长安市、儿女识韩康、逃名卖药、卖药韩康伯、药倩韩康卖、不二名。

【示例】

〔伯休隐〕 宋·陆游《病酒宿士坊驿》:“卖药思从伯休隐,爱花却笑拾遗狂。”

〔不二价〕 明 · 袁宏道 《赠李医者》:“君非韩伯休,胡乃不二价?”

〔韩康避名〕 清·姜宸英《哭魏叔子》之二:“更无安道能求死,只有韩康解避名。”

〔韩康卖药〕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君是伯休非〕 宋·陆游《老境》:“堪笑街头小儿女,问予君是伯休非?”

〔卖药〕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炼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卖药都市〕元·揭傒斯《大驾既幸上都》:“卖药都市中,疑是韩伯休。”

〔卖药韩康〕 清·丘逢甲《赠莫生》:“多君卖药高韩康,专从海上搜神方。”

〔女子知伯休〕 清·王士禛《与董苍水等小饮叶子吉学士斋》:“世情但竟牢石耶,女子犹知伯休那?”

〔山人卖药〕 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野老披荷,暂辞幽涧; 山人卖药,忽至神州。”

〔无二价〕 唐·高适《赠别褚山人》:“洛阳无二价,犹是慕风声。”

〔学伯休〕 宋·陆游《正月十六日送子虚》:“它时别作谋生计,卖药惟当学伯休。”


【词语韩康卖药】  成语:韩康卖药汉语词典:韩康卖药

猜你喜欢

  • 荀勖定汲书

    《晋书.荀勖传》:“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晋中书监荀勖曾整理考定汲郡冢中的古文竹书。后遂用为考定古籍之典。唐.

  • 经纶手

    源见“经纶”。喻指治国的良才。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清孙枝蔚《万开来宪副招饮园林留赠》诗之二:“暂袖经纶手,弥高著作才。”【词语经纶手】   汉语

  • 陈群蹙容

    蹙( ㄘㄨˋ cù 促):局促不安。三国魏陈群见曹丕自立为帝,因而局促不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魏文帝受禅,陈群有蹙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

  • 慈母断织

    源见“孟母断机”。颂扬母教。清钱谦益《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严嘉宾授奉政大夫制.母俞氏加赠宜人》:“惟孝子循陔之慕,奉以终身;则慈母断织之名,垂于没世。”

  • 束置高阁

    同“束之高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见“束之高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

  • 问唐举

    源见“蔡泽年寿”。指看相问卜,预测未来。宋陆游《初夏杂兴》诗之二:“何劳问唐举,彻尾是清寒。”

  • 王母蟠桃

    《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支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汉武帝内传》载:传说居住于昆仑山 层城 瑶池的西王母,曾于汉武帝时降临汉宫,视之可年三十许。在饮宴中,“又命侍女更索

  • 秦客

    源见“乘鸾”。指秦弄玉之夫萧史。借指有才艺之人。唐李商隐《和孙朴韦蟾孔雀咏》:“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叶葱奇注疏:“秦客即指萧史,这里借来指孙 韦。”同“秦世客”。唐韩愈《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

  • 染鼋

    源见“染指”。喻指非分的奢望。唐黄滔《谢试官》:“非敢染鼋,所希留马,干渎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词语染鼋】   汉语大词典:染鼋

  • 欲速则不达

    也作“欲速不达”。泛指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求速,反而难于成事。孔子的学生子夏作了鲁国莒父的地方官,向孔子请教如何管理政事。孔子回答说,不要图快,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不考虑条件,反而达不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