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髀肉复生

髀肉复生

又为“髀肉之叹”。由于生活安逸,大腿上赘肉复出。用来表示自叹生活安逸,思图有所作为。刘备(事迹见前“冢中枯骨”条)投奔荆州后,一连几年无争战,生活平平静静。一次他到刘表那儿,中间去厕所,看到大腿上长出许多赘肉,感慨不已,以致流泪。刘表见到很是奇怪,便问他为何哭泣。刘备回答说:“我过去常常身不离鞍,大腿上的赘肉都消失了。现在不骑马打仗了,大腿上的赘肉又长了出来。时光飞逝,如今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所以悲伤啊。”

【出典】: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卷32第876页:“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4回:“玄德自知语失,遂起身如厕。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 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待到慨然于‘头颅谁斫’、‘髀肉(又说下去了,尚希绅士淑女恕之)复生’的时候,是早已别有缘故的了。”


主谓 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再不能有所作为。《三国志·蜀书·先主纪》注引《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冗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多用于无所作为方面。


【典源】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 (刘) 备住荆州数年,尝于 (刘) 表坐起至厕,见髀 (bi) 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今译】 刘备住在荆州刘表处数年,有一次在刘表家作客时去上厕所,见大腿内侧的肉又长出来了,不觉感慨流涕。回到坐位上,刘表觉得很奇怪,问他,刘备回答:“我以前常常身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全消下去了。这几年不再骑马,大腿肉又生出来。日月如飞,人即将老,而功业尚未建立,因此悲伤。”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长久安逸,壮志销磨,无所作为。

【典形】 髀满、髀肉、髀肉生、抚髀、拊髀、两髀生肉、摩髀肉、生髀肉、消髀肉、髀生肉、髀肉渐生、髀肉消、髀里肉生、髀肉磨欲透、英雄髀肉生、悲髀肉。

【示例】

〔髀满〕 宋·陆游《七十一翁吟》:“吏部齿摇心怅望,将军髀满泪氿澜。

〔髀肉〕 宋·陆游《双流旅舍》:“每因髀肉叹身闲,聊欲勤劳鞍马闻。”

〔髀肉生〕 金·元好问《出邓州》:“本无奇骨负功名,取次谁教髀肉生。”

〔抚髀〕 宋·陈师道《登冥山》:“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

〔拊髀〕 宋·范成大《满江红》:“击揖誓,空惊俗; 休拊髀,都生肉。”

〔两髀生肉〕 清·黄景仁《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一编落手等性命,两髀生肉徒摩挲。”

〔摩髀肉〕 清·黄遵宪《将应廷试感怀》:“二十余年付转车,自摩髀肉问如何。”

〔生髀肉〕 明·汤显祖《紫钗记》:“鞍安不教生髀肉,檄书端可愈头风。”

〔消髀肉〕 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犹羡愈头风。”


【词语髀肉复生】  成语:髀肉复生汉语词典:髀肉复生

猜你喜欢

  • 燕赵人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燕 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后以“燕赵人”指美女或舞女歌姬。唐 司马扎《猎客》诗:“娥娥燕 赵人,珠箔闭高堂。清歌杂妙舞,临欢度曲长。”【词语燕赵人】   汉语大词典:燕

  • 出震继离

    源见“出震”、“明离”。谓皇帝登基即位。明章懋《廷对策》:“钦惟皇帝陛下,天纵神圣,日新德学。当出震继离之始,抚重熙累洽之运。治定而功成,民康而物阜。”【词语出震继离】  成语:出震继离汉语大词典:出

  • 翻手为云

    同“翻云覆雨”。宋陈亮《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寿俞德载》词:“对此郁郁葱葱,新篘未成醉。翻手为云,造物等儿戏。”见“翻云覆雨”。宋·陈亮《祝英台近》词:“~,造物等儿戏。”【词语翻手为云】  成语:翻手为

  • 社栎非材

    源见“樗栎”。喻指无用之材。五代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云龙得路须腾跃,社栎非材合弃捐。”

  • 磨镜客

    汉.刘向《列仙传》卷下《负局先生》:“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徇吴市中,衒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

  • 荆山待价

    源见“和氏之璧”。谓怀才待遇。宋刘筠《许洞归吴中》诗:“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 东郭之畴

    《吕氏春秋.当务》:“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 颊上添毫

    亦作“颊上三毛”。颊:面颊。毫:毫毛。面颊上加上三根毫毛,形容绘画、文章等作品描绘生动传神。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绘画特别讲求传神,每画一幅人物图象,有时好几年都不给画中人点上眼睛。人们问他

  • 王濛新帽

    《晋书.外戚传.王濛传》:“王濛字仲祖,哀靖皇后父也。……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不修小洁,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

  • 依门卖笑

    见“倚门卖笑”。清·蕊珠旧史《京尘杂记·长安看花记》:“言词举止,并皆安详,雅无市井~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