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卧东山

高卧东山

东山:山名。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东晋谢安曾隐居于此。后以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不仕。谢安(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四十多岁时才出来做官,孝武帝司马曜时任宰相。在他的领导下,大败前秦,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得以偏安江南。谢安年青时就很有名气,王导、王濛都很器重他。但谢安无意仕途,只是和王羲之、许询等人游山玩水、吟诗属文。扬州刺史庾冰因为谢安有重名,屡次请他,谢安不得已出来做官,一个多月后便告假回家了。吏部尚书范汪推举他为吏部郎,谢安写信拒绝了。由于谢安屡召不至,中丞高崧说他多次违背朝廷的旨意,高卧在东山之中不肯出来做官。

【出典】:

晋书》卷79《谢安传》2073页:“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例句】: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宋·辛弃疾:“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宋·叶梦得《水调歌头》:“讹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元·郑廷玉《忍字记》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甚么谢安石东山高卧。” 清·龚萼《复王竹航书》:“以视先生东山高卧,玉尺尚持,真不啻神仙中人。”


述宾 高卧,高枕而卧,无忧无虑。东山,山名,谢安隐居处。后泛指人隐居。语出《晋书·谢安传》:“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47回:“(王)世珍却无意为官,避居不出。”批语:“既已~,不应再为冯妇。”△用于描写避世。也作“东山高卧”。


【典源】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安) 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 (温) 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 (崧) 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晋书·谢安传》亦载,末作“安甚有愧色。”又“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从。”

【今译】 东晋谢安(字安石) 名望很大,在东山闲居二十余年,朝廷屡次征召他而不出仕。后出任为桓温司马,即将去新亭,朝中官员都去送别。高崧为中丞,也去送行。去前高喝了些酒,借着醉意调侃说:“您好多次违背朝廷旨意,在东山高卧,大家每每互相说:‘安石不肯出山,让苍生百姓怎么办啊?’今天苍生百姓又让您怎么办啊?”谢安只是笑而不答。谢安闲居时,虽然登山玩水,但都让歌女随同。

【释义】 后以“高卧东山”、“东山意”等形容隐居山林不仕; 或以“东山起”、“济苍生”等表示不再隐居,出仕干一番事业。

【典形】 安石风流、安石卧、不免为苍生、苍生望、东山高卧、东山高兴、东山恋、东山丝管、东山卧、东山意、东山之恨、高卧东山、济苍生、起苍生、望谢安、为苍生起、卧东山、谢傅东山、身已属苍生、天下苍生望、苍生笑谢安、苍生起谢安、苍生如卿何、谢傅襟情、谢傅登山志、谢公雅志、谢山携妓、愧东山、苍生未济、东山红袖、天下苍生、起东山、谢公妓、苍生愿、东山屐、东山起、东山去、慰苍生忧、东山之志、安石高枕、东山妓、东山仰谢安、携妓东山、东山樽俎。

【示例】

〔安石风流〕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安石卧〕 明·杨慎《塞垣瑞鹧鸪·隐括唐诗》:“谁起东山安石卧,为君谈笑静风烟。”

〔不免为苍生〕 唐·李颀《送刘十》:“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苍生望〕 唐·钱起《哭常征君》:“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东山高卧〕 唐·李白《梁园吟》:“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东山高兴〕 元·白朴《木兰花慢·歌者樊娃索赋》:“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尊。”

〔东山卧〕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我不去玉堂游,也不向东山卧。”

〔东山意〕 唐·武元衡《晨兴赠友寄呈窦使君》:“夙昔东山意,纵横南浦波。”

〔东山之恨〕 北周·庾信《伤心赋》:“王正长有北郭之悲,谢安石有东山之恨,斯既然矣。”

〔高卧东山〕 清·陈廷敬《东山亭子放歌》:“君不见谢公高卧东山时,起为苍生已白首。”

〔济苍生〕 元·耶律楚材《和移剌继先韵》:“渐惊白发宁辞老,未济苍生曷敢归。”

〔起苍生〕 清·程先贞《送周量赴京家累寓此》:“中秘莫嫌文字误、尚烦经术起苍生。”

〔望谢安〕 明·贝琼《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关中相国资王猛,海内苍生望谢安。”

〔为苍生起〕 唐·温庭筠《题裴晋公林亭》:“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卧东山〕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谢傅之卧东山,将复为苍生而起。”

〔谢傅东山〕 元。张可久《庆东原·越山即事》:“借贺老鉴湖船,访谢傅东山去。”


【词语高卧东山】  成语:高卧东山汉语词典:高卧东山

猜你喜欢

  • 助我张目

    谓自己的言行得到别人的赞助,因而声势更壮。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而正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伎:声乐。兼语 张目,壮声威。指别人帮助自己壮大

  • 空印案

    洪武八年(1375年)明太祖朱元璋严惩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帐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重大案件。明初规定,各地布政使司和府州县每年都得到户部核对钱粮、军需。因路远往返不便,各布政使司计吏就预持盖有官印的空白帐

  • 并州儿葛

    源见“山公醉酒”。山简的随从葛彊。后泛指随从。宋刘辰翁《金缕曲.送五峰归九江》词:“似举鞍、回头,笑问并州儿葛。”

  • 阿娇屋

    同“阿娇金屋”。清袁枚《花幔》诗:“甘后帐深难辨玉,阿娇屋好那须金。”

  • 北溟化穷鳞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变化,多指科举中式。唐卢肇《及第送潘图归宜春》诗:“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

  • 琴怨

    源见“湘灵鼓瑟”。指幽怨的琴声。宋钱惟演《再赋》:“琴怨来湘浦,鸿惊近洛川。”

  • 三复白圭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为慎于言

  • 诒谋

    同“诒燕”。唐李德裕《黠戛斯朝贡图传序》:“臣伏思太宗往日之惧,致我唐百代之隆,则圣祖诒谋,可谓深矣。”【词语诒谋】   汉语大词典:诒谋

  • 谈麈风流

    源见“麈尾清谈”。指善于辨论谈玄,执麈自得,意兴飞扬。金元好问《李屏山挽章》诗:“谈麈风流二十年,空门名理孔门禅。”

  • 丞相阁

    借指礼待宾客的处所。唐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诗: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参见:○东阁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