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鸣珂里

鸣珂里

古代贵官的马以玉作为饰物,行走时玉饰撞击发出响声,这种声音被称为鸣珂。鸣珂的里巷。此典用以形容居官显赫,或以之赞美别人的乡里。简称“鸣珂”。典出唐张嘉贞兄弟事迹。张嘉贞(666-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武后时出仕,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梁、秦二州都督。玄宗开元年间,擢任宰相。其弟嘉祐,也有才干,始任鄯州别驾,后迁忻州刺史。嘉贞为相后,嘉祐拜右金吾卫将军,弟兄贵盛,人颇忌惮。兄弟二人上朝时,骑从仪仗甚多,鸣珂之声不断,时人称其所居里巷为鸣珂里。

【出典】:

新唐书》卷127《张嘉贞传》4449页:“嘉祐,嘉贞弟,有干略。方嘉贞为相时,任右金吾卫将军,昆弟每上朝,轩盖驺(zàu邹)导盈闾巷,时号所居坊曰‘鸣珂里’。”

【例句】:

唐、刘禹锡《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宋·范成大《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


【典源】《新唐书·张嘉贞传》:“嘉祐,喜贞弟,有干略。方嘉贞为相时,任右金吾卫将军,昆弟每上朝; 轩盖驺导盈闾巷,时号所居坊曰:‘鸣珂里’。”【今译】 古代贵官的马以玉为饰物,行走时作响,称为鸣珂。唐代张嘉贞任宰相时,其弟嘉祐为右金吾卫将军。每当兄弟二人上朝,骑从众多,充满里巷,故时人称其所居为“鸣珂里”。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居官显赫; 也用以尊称他人乡里。

【典形】 珂里、鸣珂、鸣珂里。

【示例】

〔珂里〕 元·白朴《风流子》:“管弦珂里,醉携红袖,灯火夜行。”

〔鸣珂〕 唐·刘禹锡《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鸣珂里〕 宋·范成大《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


【词语鸣珂里】   汉语词典:鸣珂里

猜你喜欢

  • 出谷迁木

    同“出谷迁乔”。清曾纪泽《次韵答左子兴》之二:“鸟方出谷已迁木,龙未跃渊犹在田。”

  • 祥桑

    《竹书纪年》卷上:“太戊遇祥桑,侧身修行,三年之后远方慕明德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又《史记.殷本纪》:“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岂有阙与?帝其修德

  • 席上儒

    源见“席上珍”。喻指才德美善受人推重的儒者。唐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自得寰中辨,偏推席上儒。”

  •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见〔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其他 比喻心情刚强之人,变为非常柔顺。 晋刘琨为段匹䃅所拘,自知必死,为五言诗,赠其故吏卢谌云:“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孽海花》35回:“自从花翠琴嫁

  • 五株柳

    源见“陶潜柳”。咏归隐之典。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 九万抟风

    同“九万抟扶”。宋张九成《送郑仲远》诗:“君时气横秋,九万抟风便。”

  • 腰缠骑鹤扬州

    同“腰金骑鹤”。宋吴礼之《风入松.江总》词:“恬然云水无贪客,笑腰缠、骑鹤扬州。”

  • 五斗粟

    同“五斗米”。元耶律楚材《和刘子中韵》:“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词语五斗粟】   汉语大词典:五斗粟

  • 荆王晓梦

    同“荆王梦”。宋周紫芝《五月二十日晚雨勿晴》诗:“荆王晓梦只须臾,神女乘鸾逐云散。”

  • 一面如旧

    旧:旧交,老朋友。一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志趣相同,意气相投。典出晋张华事迹。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人。少孤贫好学,器识弘扩,博闻强记,时人比之春秋时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