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

鸿:大雁。 鹄(hú胡):天鹅。 鸿鹄:泛指大鸟。此典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早在年轻时就有要像大鸟鹏程万里飞行之远大志向。后以此典形容人的志向远大,必将有所作为。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 陈胜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休息在田埂上,他叹恨不平地抱怨很久,便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了谁。”受雇的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那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说:“唉,燕子、麻雀这些小鸟哪里能知道大雁、天鹅之志向啊?”此典又作“鸿鹄志”、“忘鸿鹄”、“陇上嗟”、“无忘耕垄时”、“燕雀”、“富贵不相忘”。

【出典】:

史记》卷48《陈涉世家》1949页:“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绰,停止)耕之垄(田埂)上,怅(chàng唱,不称心)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长叹)曰:‘嗟(jiē喈,叹息)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句】:

隋·萧毂《野田黄雀行》:“不知鸿鹄志,非是凤凰群。”唐·李商隐《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 宋·王令《秋日感愤》:“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焉知陇上嗟。” 宋·陆游《赠成封州》:“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 宋·辛弃疾《破阵子》:“燕雀岂知鸿鹄,貂弹元出兜鍪。” 宋·黄庭坚《寄陈适用》:“富贵不相忘,寄声相慰藉。” 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休教他……藕丝儿缚定鹍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1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偏正 比喻高远的理想。《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元·郑光祖《王粲登楼》1折:“大丈夫仗~,据英杰之才。”△褒义。多用于志向方面。→志在四方 壮志凌云 ↔自甘堕落


【典源】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今译】 秦末陈胜,字涉,年轻时家中贫穷,给人当佣工,在田头休息时,自己感慨了半天,对别人说:“如果今后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一同当佣工的人都笑话他:“你是个给人干活的穷汉,会有什么富贵?”陈胜叹息说:“唉,燕雀哪里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志向远大;或以“燕雀”指安于现状,庸碌无为的人。

【典形】 富贵不相忘、鸿鹄志、陇上嗟、忘鸿鹄、无忘耕垄时、燕雀、苟富贵无相忘、垄上兴大楚、鸿鹄同燕雀。

【示例】

〔富贵不相忘〕 宋·黄庭坚《寄陈适用》:“富贵不相忘,寄声相慰藉。”

〔鸿鹄志〕 隋·萧毂《野田黄雀行》:“不知鸿鹄志,非是凤凰群。”

〔陇上嗟〕 宋·王令《秋日感愤》:“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焉知陇上嗟。”

〔忘鸿鹄〕 唐·李商隐《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

〔无忘耕垄时〕 宋·陆游《赠成封州》:“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

〔燕雀〕 宋·辛弃疾《破阵子》:“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词语鸿鹄之志】  成语:鸿鹄之志汉语词典:鸿鹄之志

猜你喜欢

  • 三让

    《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

  • 舞荒鸡

    源见“闻鸡起舞”。谓有志之士及时奋发。金元好问《送王亚夫举家归武昌》诗:“春风两淮多鼓鞞,军中少年舞荒鸡。”

  • 赤骥

    源见“穆王八骏”。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后泛指骏马。唐杜甫《述古》诗之一:“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唐白居易《酬裴令公赠马相戏》诗:“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同“赤鲤”。《尔雅翼.释鱼》:

  •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崩:败坏。 一个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然荒废。 古人认为礼乐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教化的根本,不可长期旷废。语出《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

  • 武陵源

    同“桃花源”。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词语武陵源】   汉语大词典:武陵源

  •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魏书》谓:陈琳为袁绍写檄文一篇,辱骂曹操的祖父及父亲。袁绍败,陈琳归附曹操,曹问陈:“君昔为本初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陈琳说:“矢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迫于时势

  • 宰肉公

    同“宰肉夫”。清赵翼《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

  • 尘表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后因以“尘表”谓人品超世绝俗。唐独孤及《三月三日自京到华阴水亭独酌寄裴六薛八》诗:“裴子尘表物,薛侯席上珍。”【词语尘表】   汉语大词

  • 噬肤之恩

    犹至亲骨肉之恩。《易.噬嗑.九二》:“噬肤灭鼻。”《汉书.董贤传》:“上册免大司马丁明,曰:‘有司致法将军请狱治,朕惟噬肤之恩未忍。’”噬( ㄕˋ shì 逝):咬:噬肤:犹切肤,形容关系密切。上

  •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形容俸禄少、官职小。折腰:卑躬曲膝。原指不为很少的俸禄而屈身士人,暗指辞官不做。现在也形容不能为了利益而出卖人格。陶潜(事迹见前“不求甚解”条)刚当上彭泽令不久,郡守派遣督邮(一种管监察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