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山
①即横山。又名踞湖山、荐福山、五坞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民国《吴县志》卷19:横山“上有七墩,俗称七子山”。又引康熙《志》云:“山之岭九,九岭各有墩,中空为藏军处。”
②在今山东海阳县西南。《寰宇记》卷20莱阳县:七子山“在县东南九十三里。山有八峰,大峰居中,七山在侧,俗谓之七子山,若大峰之子也”。
古山名。在今山东省海阳市西南。其山八峰,大峰居中,七峰环列若子,因以为名。
①即横山。又名踞湖山、荐福山、五坞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民国《吴县志》卷19:横山“上有七墩,俗称七子山”。又引康熙《志》云:“山之岭九,九岭各有墩,中空为藏军处。”
②在今山东海阳县西南。《寰宇记》卷20莱阳县:七子山“在县东南九十三里。山有八峰,大峰居中,七山在侧,俗谓之七子山,若大峰之子也”。
古山名。在今山东省海阳市西南。其山八峰,大峰居中,七峰环列若子,因以为名。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土司南部地置,属登科府。治所在麻陇(今四川白玉县)。“白玉”,藏语意为“吉祥盛德之地”。1913年改为白玉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治今四川省白玉县。1913年降
在今陕西洋县东北。《水经·沔水注》:汉水“又南径阳都坂东,坂自上及下,盘折一十九曲,西连寒泉岭”。
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杜注:“地在鲁北。”《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
在今河南禹州市东。《方舆纪要》 卷47禹州: “清颍古驿在州城东。”
亦名灵璧。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三十里。《资治通鉴》:唐光启二年(886), 田今孜劫帝幸宝鸡,“留禁兵守石鼻为后拒”。 胡三省注:“石鼻,在宝鸡西南,亦曰灵璧。苏轼曰:凤翔府宝鸡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
在今四川中江县。产井盐。民国设场知事。后废。
北魏神龟元年(518)置,为安政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子洲县西。《元和志》卷4:“大斌者,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之义。”隋属雕阴郡。唐武德七年(624)移治魏平城(今子长县南)。贞观二年(628)又移治今子
辽太祖时以大小二黄室韦降户置,为太祖十八部之一。在今黑龙江省安达市南。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79汉阳军:刘公洲,“元祐八年有沙洲涌出。知军刘谊种荻其上。因号刘公洲。后因李家请佃,改曰李家洲”。《清一统志·汉阳府》 引《府志》:“洲旧自三里坡直抵南
一作喀则宗。即今西藏当雄县西南霍若挖怕郎村(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