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乡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三国志·魏书·嵇康传》 裴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因西晋“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而得名。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三国志·魏书·嵇康传》 裴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因西晋“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而得名。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马厂镇。清康熙《全椒县志》卷3:马厂在“西北五十五里”。村名。在安徽省长丰县北部、舜耕山南麓。属孔店乡。人口350。传三国时曹操在此辟军马场,后成集市,名马场集,后演为今名。有铁木、农
①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4行唐县: 箕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以峰形若箕而名”。②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元和志》 卷13辽山县: “箕山,在县东四十五里。” 唐武德八年 (625)改辽州为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秋山。《清一统志·吉安府二》:禾山寺“在永新县西禾山赤面峰下。旧名甘露寺。唐宋僧徒最盛,千僧釜尚存。山前龙门溪,悬流长数十丈”。
北周末改南兖州置,治所在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据 《续通典》 称: “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谯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亳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谯郡。乾元
亦作八哈剌因。即今阿拉伯半岛东部之巴林。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白莲为大食国之属国。《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译作八哈剌因。集镇名。(1)在安徽省霍邱县中部。白莲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3250。相
唐置,属彭州。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后废。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①即今广东从化市西南太平镇,南与广州市交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从化县有“太平场墟”。②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大坪村。清雍正八年(1730)移罗苛巡司驻此,改名西山巡司。③俗名窑子坝。即今四川双流县东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废。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回河在“县东北七十五里。自府北池河分流经此,又东南,入于沔水”。集镇名。在山东省济阳县东南部,东邻黄河。属济阳镇。人口 2330。为原回河镇人民政府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