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仙洞

三仙洞

在今新疆喀什市北、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恰马河右岸悬崖上。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之半。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洞窟空无一物。唯东侧的一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画有大小不同的佛像七十余幅。窟顶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造型优美。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北伯什克然木河南岸的峭壁上。有洞窟三个,洞口均呈长方形,中间的洞口稍大,高2.25米,宽2米。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的一半。前后二室均为纵卷顶式。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画未能保存下来,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石窟,空无一物,惟东侧的石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绘满大小不同的佛像,约70多幅。洞窟顶部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内一坐佛,身披以方格形图案组成的袈裟,由宝蓝和赭石色相间绘成。这种服饰为早期壁画所仅有。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上身袒露,下半身为绿、蓝、红三色相间的横纹所绘成,在佛教画像中颇为罕见。据初步考证,洞窟开凿年代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古的一处洞窟,也是古代疏勒地区仅存的一处佛教遗迹,异常珍贵。


猜你喜欢

  • 建武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咸通后改岭南西道节度使置,治所在邕州 (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五代南汉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北宋初废。②五代南唐升元六年 (942) 置,治所在天长市 (即今安徽天长

  • 瑗县

    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东汉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属平原郡。东汉初废。

  • 虎窟山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南三里。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 卷14: “相传燕建平中,济南太守胡谘,于此山窟得白虎,因名焉。”

  • 嘤游 (遊) 山

    亦作鹰游山或莺游山。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海中东西连岛。《寰宇记》 卷22海州东海县: “嘤游山在县东北一百三里海中。去崖二十里,高二里。其山周回浮海中,群鸟翔集,嘤嘤然自相喧聒。”

  •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宗山上。清光绪三十年(1904)西藏爱国军民为抗击英国侵略军,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围墙以石块筑成,高5—8米,宽4米。当时英军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西藏军民誓死抵抗

  • 阴江

    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里河,注入黔江处为武宣县故址(今旧县村)。《明史·地理志》 武宣县:“旧治阴江。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清一统志·浔州府》“新江”条:“又阴江、东乡江,源出东乡,皆南流入潭江。”

  • 陆子泉

    又称陆子井或陆羽井。在今湖北天门市北门外。《舆地纪胜》卷76复州景陵县:陆子泉“在西塔广教院。旧号文学井,谓唐陆羽也。羽嗜茶,得西湖中井泉以试茶。后于广州赋诗云: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王禹

  • 阿穆古朗

    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驻地阿木古郎镇。清以来为新巴尔虎左旗驻地。“阿穆古朗”,蒙古语意为“平安”。

  • 清溪山

    ①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45南漳县: 清溪山 “其山高峻。庾仲雍 《荆州记》 云: 临沮县清溪山,山东有泉。晋郭璞为临沮长,常游此,赋《游仙诗》 云: 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即此也

  • 茫部府

    明洪武十五年 (1328) 改茫部路置,次年属四川布政司。治即今云南镇雄县北茫部镇。十七年升为军民府。嘉靖五年 (1526) 移治今镇雄县,改名镇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