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镇
北宋置,属乐至县。在今四川乐至县北三十里宝林镇。《舆地纪胜》卷158普州:三会镇“在乐至县。系遂宁、潼川、简池三州交会之地,故名三会镇”。
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北部。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三会场,人口5700。清初建场,因地处南充、西充、蓬溪三县交会地得名。1940年建三会乡。1958年为三会公社,1966年更名反修公社,1984年复名三会乡。2000年置镇。产柚、柑橘。有砖瓦、木器加工、汽修、皮革等厂。三新公路经此。
北宋置,属乐至县。在今四川乐至县北三十里宝林镇。《舆地纪胜》卷158普州:三会镇“在乐至县。系遂宁、潼川、简池三州交会之地,故名三会镇”。
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北部。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三会场,人口5700。清初建场,因地处南充、西充、蓬溪三县交会地得名。1940年建三会乡。1958年为三会公社,1966年更名反修公社,1984年复名三会乡。2000年置镇。产柚、柑橘。有砖瓦、木器加工、汽修、皮革等厂。三新公路经此。
①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西北隅,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
在今山东莒县东北东莞集。《续汉书·郡国志》: 东莞有 “郓亭”。《续山东考古录》 卷21沂水县: “莒州之东莞集确是郓城。”
①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清萨英额《吉林外纪》卷2:“伊通河,以河得名。”清光绪八年(1882)于此置伊通州。②河名。又作益褪河、一秃河、一统河、伊屯河、伊敦河。为松花江支流。源出吉林伊通满
在今江西遂川县南。《方舆纪要》 卷87龙泉县 “龙庵隘” 条内: “县南百里为明坑隘。”在今江西省遂川县南。清属龙泉县。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高升镇。清同治 《万县志》 卷8: “前二甲,高山坡五十里。”
①即沙苑。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四十余里马坊头。《元和志》卷2冯翊县:“沙苑,一名沙阜。在县南十二里。东西八里,南北三十里。”②在今甘肃临夏市东。《晋书·石季龙载记下》:东晋永和三年(347),后赵将石宁
又作润陂市。北宋置,属进贤县。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七十里。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
一作青莲墟。即今广东阳山县东青莲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移驻淇潭堡。
即今河北滦平县西南六十里巴克什营镇。清置巴克什行宫。
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三里。南流入镇阳江。《明史·地理志》 镇远县: “东北有铁溪,出铁山,下流入镇阳江。” 《清一统志·镇远府》: 铁溪 “首受铁山诸岩壑水,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