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吴

三吴

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著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其后说法不一: 《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唐杜佑《通典》、《元和志》以吴郡、吴兴、丹阳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秦淮河流域和太湖以东、以南及浙江钱塘江以北地区;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以吴郡、吴兴、义兴三郡为三吴,相当今太湖周围和浙江钱塘江以北地区。因义兴始置于晋,不应纳入三国时“三吴”之称,故当以《水经注》或《通典》、《元和志》之说较为符合原意。至于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常、湖三州为三吴;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更是后人之附会。


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东晋南朝时所指不一:《水经注·渐江水》指吴郡、吴兴、会稽为三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指吴郡、吴兴、丹阳三郡,《吴郡志》引《郡国志》指吴兴、义兴、吴郡为三郡。《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年)胡注亦指吴郡、吴兴、义兴三郡。而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常、湖三州为三吴,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为后起之说。


猜你喜欢

  • 华竹部

    又作环州、花竹。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一百十二里环州。辖境包有今云南元谋县。《元混一方舆胜览》和曲州:“元谋县蛮名华竹,汉语石峡。”元改元谋县。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元谋县。元至元十六

  • 白杵营

    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龙里卫:白杵营“在卫东南。安邦彦犯会城,其党洪边土司宋万据龙里,官军不能进。别将杨愈懋等与贼战于江门白杵营,死之”。

  • 朝天岭

    ①在今福建南靖县西北,与漳平市接界。《方舆纪要》 卷99南靖县: “朝天岭在县西北百余里,山最高耸,四时云雾接天,当漳平、龙岩两县界。”②在今福建长泰县东南朝天岭下。明正统五年(1440) 置巡司于此

  • 归化江

    ①在今广西昭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归化江在“县西北八十里。源出永安州界仙回洞,流经废归化县,因名。东南流入于漓江”。②今越南北部之红河,以流经归化州而名。《元史·地理志》:安南“有归化

  • 桥口

    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资治通鉴》: 五代后周广顺二年 (952) 十月,吴越伐南唐,“甲午,(王) 逵等克桥口及湘阴”。在今湖南省长沙市郊。《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吴越

  • 波罗汛

    清置,属靖远营。在今四川喜德县东南。咸丰 《冕宁县志》 卷2: 波罗汛 “在靖远营东南三十里,接凉山境”。有千总驻防。

  • 大黄江口

    亦称江口。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江口镇。地当相思江与浔江会合之口,为水陆冲要。明、清设大黄江口巡司于此。清王闿运《湘军志》卷1: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僭号天王,出掠旁县。广西巡抚周天爵、提督向

  • 居牢县

    唐武后久视元年 (700) 置,属羁縻淯州。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境。后废。

  • 岳山郡

    西魏置,为岳州治。治所在孝昌县 (今湖北孝昌县北)。隋初废。西魏置,治今湖北省孝感市北。属岳州。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孝感市一带。北周废。

  • 那大镇

    即今海南省儋州市。1958年儋县迁治于此。1993年改设儋州市。在海南省儋州市东南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23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那大。清初建村,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那恁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