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圩镇
在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先锋镇(三圩头)。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南有“三圩头”。
在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先锋镇(三圩头)。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南有“三圩头”。
一名大騩山。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庄子·徐无鬼》: “黄帝将见大騩乎具茨之山。” 《水经·潩水》: “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騩山。” 郦道元注:“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黄盖童
元至元四年(1267)改开元路置,治所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辖境西起今辽宁开原、吉林四平及松花江流域,北抵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口,南及今朝鲜东北部地区,东至于海。二十三年(1286)
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隋书·炀帝纪》:大业八年(612)征高丽,“车驾渡辽,大战于东岸,击贼破之,进围辽东”。《新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九年(645)征高丽,五月“丁丑,军于马首山。甲申,克辽东城”。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在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四十八里勐马。元属木连路。
1932年改泸水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泸水县。1951年改泸水县。1935年由云龙县属泸水行政区改置,治鲁掌街(今云南泸水县鲁掌镇)。1949年改设泸水设治区。1952年升县。
南宋庆元三年(1197)分龙泉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庆元县。以年号得名。元属处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省。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属处州府。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
①亦作湕水。即今湖北荆门市南新埠河。《周书· 萧詧传》: 梁太清二年 (548),詧率军伐江陵,其将杜岸降于江陵,“詧众大骇,其夜遁归襄阳,器械辎重,多没于湕水”。即此。《清一统志 ·荆门州》: 建水
一名兰泉。在今甘肃兰州市南。《明一统志》卷36临洮府:五眼泉“在皋兰山下,泉有五眼”。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6:“在(皋兰)县南皋兰山麓, 曰甘露、曰掬月、曰摩子、曰蒙、曰惠。又东西两崖有瀑布水数道,
即今浙江桐乡市东南屠甸镇。清光绪 《桐乡县志》 卷1: 屠甸市镇 “旧名石人泾,在千金乡,县东南十八里。相传寂照寺有二石佛,由海中浮至,以是得名。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说殊不经,然有屠庵及屠家板桥,则地
①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安平县 (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钦州市部分地及越南芒街一带。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玉州。②北周大象元年 (579) 改南司州 (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