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三沙洪一带。《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崇明旧城”条下记:北宋建中靖国初(1101)于姚刘沙岛西北涌出一沙,“以三次叠涨,因名三沙,亦谓之崇明沙。绍兴初,盗邵青聚党于崇明沙,将犯江阴,刘光世遣王德讨平之”。明嘉靖八年(1529)曾迁县治于三沙之马家浜西南,二十九年(1550)海水啮城东北隅,又迁县治于平洋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三沙洪一带。《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崇明旧城”条下记:北宋建中靖国初(1101)于姚刘沙岛西北涌出一沙,“以三次叠涨,因名三沙,亦谓之崇明沙。绍兴初,盗邵青聚党于崇明沙,将犯江阴,刘光世遣王德讨平之”。明嘉靖八年(1529)曾迁县治于三沙之马家浜西南,二十九年(1550)海水啮城东北隅,又迁县治于平洋沙。
即朱留店。今山东昌乐县东朱刘镇。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古河镇。清康熙《全椒县志》卷3:古河滩“西七十余里”。
即钦察汗国。蒙古大汗国之一。都萨莱城 (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辖地东至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至高加索,俄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明成化十六年 (1480) 为莫斯科公国所灭。
又名女儿浦。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三十五里。《寰宇记》卷111德化县:“女儿浦内有女儿庙。”《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女儿港“源出庐山,东北流二十五里入彭蠡湖。水涨可容百余艘。因大孤在其侧,俗讹孤为姑,故
意为“山地之王”。在今柬埔寨。公元1世纪建国。《三国志·吴书·吕岱传》:岱“又遣从事南宣国化, 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至7世纪中叶, 为其属国真腊所并。
①周畿内国。在今河南洛阳市或宜阳、偃师地。《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脤于社, 不敬”。②西周初封国。或作郕。一作盛。《史记·管蔡世家》:武
即君子津。唐贞观七年 (633) 置,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后废。唐贞观七年(633年)于河滨县东北黄河君子津渡处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
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四十五里芦墟镇。清置汾湖巡司于此。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部,汾湖、元荡、韩郎荡、淀山湖间。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芦墟,人口1万。元杨维桢《游汾湖记》谓因汾湖畔芦苇滩
亦作乾江铺。即今四川夹江县东南甘江镇。明正德《四川志》卷19夹江县:县东有乾江铺。清嘉庆《夹江县志》卷2:乾江场(乾江铺)在“县南二十里”。
亦名安吉镇。在今吉林东辽县西北东辽河东岸老虎咀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拟于此置西安县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