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林县

上林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为南方州治。《元和志》卷38上林县:在“上林洞口,因以为名”。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贞观八年(634)为澄州治。天宝初为贺水郡治,乾元初复为澄州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属邕州,端拱三年(990)改属宾州。明万历八年(1580)徙治今上林县。清属思恩府。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②北宋皇祐间置,属邕州横山砦。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镇东。元属田州路。明属上映州。明末废。清顺治十八年(1661)复置,属思恩府。迁治今田东县东南思林镇南。清光绪二年(1876)属百色直隶厅。1918年改为思林县。


(1)古旧县名。北宋皇祐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东南思林东、右江南岸。明末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复置,迁治今田东县东南思林南、右江南岸。1926年改思林县。(2)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大明山东麓。属南宁市。面积1876平方千米。人口45.5万,79.8%壮族。辖7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大丰镇。因原县治处上林县在上林洞口,故名。《元和郡县志》上林县:“武德四年分置上林洞口,因以为名。”隋为领方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无虞二县,先后为南方州、澄州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无虞县并入上林县(故治在今县南),属邕州。端拱三年(990年)改属宾州。明属柳州府,万历间徙大丰镇,即今治。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宾州,十二年(1734年)属思恩府。1913年属邕南道,1914年属南宁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9年属武鸣专区,1951年属南宁专区。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宾阳专区,1953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区直属县,1956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州直属县。1957年属邕宁专区。1958年与宾阳县合并称宾林县,属南宁专区。1959年复置上林县。1971年属南宁地区。2002年属南宁市。地处桂中盆地边缘,西部大明山,中北部及东部为喀斯特石山,间有谷地、丘陵,中南部和东南部为河谷平原和丘陵。清水河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甘蔗、薯类、花生为主。矿产有煤、金、锰、铁、滑石、大理石等。工业有水泥、制糖、化工、食品、发电、矿粉、制茶和采煤。公路通马山、忻城、宾阳等地。名胜古迹有智城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大明山、大龙洞水库景区。


猜你喜欢

  • 白土墟

    ①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南白土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白土墟。②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南白土乡。清乾隆六年(1741)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庆远府》:白土巡司“在宜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居七十二峒之

  • 瑕丘县

    秦置,属薛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西汉属山阳郡。元朔三年 (前126) 封鲁恭王子政为侯国,后改为县。西晋省入南平阳县。隋开皇十三年 (593) 复置,移今兖州市,为兖州治。大业初为鲁郡治。唐

  • 张家榜镇

    即今湖北蕲春县东北八十里张榜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乡镇》:“张家榜镇,在州(蕲州故治,今蕲州镇)东北百六十里。”

  • 海牙里

    即海押立。元属察哈台汗国。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塔尔迪库尔干附近。黄溍《太傅文安忠宪王家传》 作 “海牙里”。即“海押立”。

  • 鼎路门

    即安门。汉长安城南面中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西张村。《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门。”

  • 官庄镇

    ①即今河北内丘县东南二十里官庄乡。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于此筑官庄堡。②民国置,即今山东安丘市南四十里官庄镇。明万历 《安丘县志》 卷5镇店: 城南 “官庄,有市”。(1)在天津市蓟县西北部。

  • 艾不城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寰宇记》卷22海州东海县:废艾不城“在县北二十四里。今古相传,田横避难,汉使艾不追横而筑。后晋移赣榆县于此。北齐天保元年省”。

  • 三叠山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三叠山“在(洪番长官司)司治南。峰峦绵连,曲折三叠”。

  • 方剑站

    元置,即今湖南东安县(白牙市)东北高溪市。明改为驿。

  • 北屈

    古邑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秦置为北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