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洪城
在今越南海兴省海阳县一带。《方舆纪要》卷112安南建平府:上洪城,“《旧志》:在交州府东二百里。安南所置上洪府也。嘉靖中,莫登庸作乱,据安南,其故王黎譓之子宁结,国人攻之,登庸败走海阳,据上洪、下洪……”。
在今越南海兴省海阳县一带。《方舆纪要》卷112安南建平府:上洪城,“《旧志》:在交州府东二百里。安南所置上洪府也。嘉靖中,莫登庸作乱,据安南,其故王黎譓之子宁结,国人攻之,登庸败走海阳,据上洪、下洪……”。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玲珑山上。《清一统志》引咸淳《临安志》:玲珑山“两山屹起,盘曲凡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即今浙江省临安市西玲珑山绝顶,盘曲凡九折,故名。宋苏轼《登玲珑山》诗:“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
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内。《方舆纪要》 卷59西和县: 柏关寨 “宋南渡时,置寨于此,以保蜀口”。
唐天宝元年(742)改巩州置,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罗渡苗族乡(罗星渡场)。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南部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巩州。唐天宝初改巩州置,治今四川省珙县南罗星渡。属戎州。乾元初复改为巩州。
盛即郕。或作成。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一说在汶上县西北二十里。《春秋》: 隐公五年(前718),“卫师入郕”。《公羊》 作 “盛”。《穆天子传》卷6有 “盛姬”。《水经·洙水注》: “洸水西南流径
在今广东恩平市南八十里近海处。《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湾雷海,“海势湾曲,潮声如雷,多蟹鲎鱼盐之利,蛋户居之。其南通大洋”。
北宋置,属丽水县。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二十四里平原乡驻地九龙村。(1)古镇名。即今浙江省丽水市西南九龙。北宋属丽水县。(2)今镇名。(1)在河北省涞水县北部。面积2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郊。1922年9月,彭湃在此组织赤山约农会。农会旧址原是明代灵雨庵,为二进四合院建筑。
清光绪八年(1882)改五常堡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欢喜岭(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因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取以为名。宣统元年(1909)升为五常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五常
一名且末河。即今新疆且末县东车尔臣河。源出新疆且末县东南,西北流,经且末县治东,折东北流,经若羌县北,入罗布泊。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7:卡墙河“有三源,一源出乌鲁克苏,一源出阿格塔克,一源出阿里雅拉
明嘉靖十年(1531)置,属承天府。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十里。明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