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清宫

上清宫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八里邙山翠云峰上。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故唐代称上清宫为玄元皇帝庙,又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或称太微宫。老子被后人追尊为太上老君,故又俗称老君庙。上清宫金元已废。明伊王(太祖第二十四子朱㰘)妃方氏捐资重修。嘉靖二十四年(1545)道士张玄慕又募钱修建,把梁柱、椽、瓦以铁铸,配殿覆盖琉璃瓦,故明代以后又称上清宫为铁瓦琉璃殿。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殿宇被毁。清代和民国初又予重修。

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南清溪镇东端。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自汉中移居龙虎山后所建。唐名真仙馆。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政和中敕改上清正一宫。清名太上清宫。现存部分为清代所建。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午朝门、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及元、明石刻等珍品。

③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之高台山上。为青城山道教主要宫观之一。始建于晋,五代前蜀王衍建行宫于此。《方舆胜览》卷55永康军:上清宫“在高台山丈人祠之侧,晋朝立宫于上,夜则神灯遍空。其东北有天师手植栗十七株”。南宋范成大、陆游均曾游览上清宫。范成大《吴船录》:“宫在峰顶,岷山数百峰,悉在栏槛下,如翠浪起伏,势皆东倾。”今宫为清建,左有鸳鸯井,右有麻姑池。顶为呼应亭, 日出、云海、神灯为上清宫三大自然景观。


又称上清观。在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东端。为道教历代天师进行宗教活动场所,两大支派之一正一道著名道观。东汉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传始建于西晋,初名传箓坛。唐会昌年间,敕建龙虎山道观,赐名真仙观,武宗亲书匾额。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始改名上清观。政和三年(1113年)升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大三年(1310年)改称上清正一万寿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改称太上清宫,简称上清宫。历经火灾兵毁,仅存元代大铜钟及部分碑刻。


猜你喜欢

  • 静封县

    金承安二年 (1197) 以胡设务置,属全州。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北郊。三年 (1198) 属高州。泰和四年 (1204) 属大定府。元废。

  • 白浪渡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七十里黄河北岸。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黄河北岸。明代为黄河渡口之一,置巡检司戍守。

  • 金泉山

    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三十五里。《魏书·地形志》: 长广县有金泉山。《寰宇记》 卷20胶水县:金泉山 “其山出桔梗及防风”。

  • 全山

    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全山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峰峦周匝,拱抱如环”。

  • 谒泉山

    即隐泉山。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水经·文水注》: “文水又南径 (平陶) 县,右会隐泉口,水出谒泉山之上顶。俗云,旸雨愆时,是谒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

  • 江西布政使司

    明洪武九年(1376)置,治所在南昌府(今江西南昌市)。辖境北至今江西九江市,东至今江西玉山县,南至今江西安远县,西至今江西永宁县。其范围约当今江西全省之地。清为江西省。见“江西省”。

  • 赫斤部

    亦称黑金、赫哲。清初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因穿鱼皮衣和使犬驾拽雪撬,被称为鱼皮部或使犬部。清杨宾 《柳边纪略》 卷3: “自宁古塔东北行千五百里,住松花江、黑龙江两岸者,曰剃发黑

  • 大梅山

    ①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南。《清一统志·袁州府》:大梅山“在分宜县(旧治)西六十里。其山多梅。又有桃溪山,环抱溪泉”。②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南。《清一统志·宁波府》:大梅山“在鄞县东南七十里。相传汉梅子贞隐于此

  • 冯家洞

    即荆山洞。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冯家洞“在先春门外七十里,又名荆山洞”。

  • 昆明县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嶲州。治所即今四川盐源县。一说在盐源县东北卫城。《元和志》卷32嶲州昆明县: “盖南接昆明之地,因以为名。”至德二载 (757) 没入吐蕃。《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