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江
旧名益浆水。亦名县前水。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清一统志·南安府》:上犹江“旧名益浆水。源出湖南桂阳县,东流径崇义县北,又东经上犹县南,亦名县前水。又东至南康县东北界会章江”。
又称犹水。章水支流。在江西省南部。因流经江西上犹县,故名。《读史方舆纪要》:“犹水……经大犹山,因名。”源出湘、赣边境的湖南省汝城县诸广山,东流经江西省崇义县、上犹县,到南康市凤岗附近入章水。湖南境内称集龙江,在江西崇义县称麟潭江。长220千米,流域面积4650平方千米。建有陡水水库及水电站。
旧名益浆水。亦名县前水。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清一统志·南安府》:上犹江“旧名益浆水。源出湖南桂阳县,东流径崇义县北,又东经上犹县南,亦名县前水。又东至南康县东北界会章江”。
又称犹水。章水支流。在江西省南部。因流经江西上犹县,故名。《读史方舆纪要》:“犹水……经大犹山,因名。”源出湘、赣边境的湖南省汝城县诸广山,东流经江西省崇义县、上犹县,到南康市凤岗附近入章水。湖南境内称集龙江,在江西崇义县称麟潭江。长220千米,流域面积4650平方千米。建有陡水水库及水电站。
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南四十里平安城。《方舆纪要》卷11遵化县:平安城“周五里,旧传唐太宗征辽遘疾,经此旋愈,因名”。
1944年1月日伪由苏淮特别区行政公署(简称苏淮特区) 改置,省会驻徐州市 (今江苏徐州市)。辖徐州市及铜山、东海、砀山、萧县、沛县、邳县、睢宁、宿迁、沭阳、赣榆、丰县、泗阳、淮阴、淮安、涟水、阜宁、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二十五里。《水经·巨洋水注》: 熏冶泉 “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冶泉祠。按《广雅》 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明海西西陆路驿站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市东扎罗木得。《辽东志》卷9海西西陆路有“扎里麻”站。
又名臭湖、臭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楚皇城东。《水经·沔水注》: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即是水者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彭坡头。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铁南县治此。
一作少水。即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磁河。《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少水注之……世谓之慈涧也。”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即金堂县。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西。《寰宇记》卷76:金堂县“晋天福初改为汉城县,后复旧”。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69巫山县: 跳石镇 “在县西北。唐雷万春为县之跳石人。亦曰跳石乡”。道光 《夔州府志》 卷12: 跳石镇“在县东南十五里。亦曰跳石乡”。在重庆市巴南区南部。面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