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江

东江

①又名上江、白蚬江、白蚬湖。为古代太湖尾闾之一。晋顾夷《吴地记》、庾阐《扬都赋注》、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皆以此为《尚书·禹贡》 的三江之一。故道自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经白蚬湖东南流入海。8世纪以后逐渐湮废。

②即东阳溪。在今浙江金华、义乌二市境内。《方舆纪要》卷93义乌县:东江“即东阳溪也, 自东阳县流入境,县境诸山溪之水悉流合焉,至县东三里始有东江之名”。《清史稿·地理志》 义乌县:“东江,古乌伤溪。”

③在今湖南常宁县东。《方舆纪要》卷80常宁县:东江“在县城东。源出县南六十里天窗岩,北流入湘”。

④即今广东南雄、始兴、曲江、韶关等县市境之浈江。《初学记》卷6“”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始安郡有东北二江。……东江发源于南康大庾峤下,经始兴县界,南流西转,与北江合于郡东,注于南海。”《水经·溱水注》:“东溪亦名东江,又曰始兴水……又西注于北江,谓之东江。”

⑤即今广东东部之东江。为粤江主要支流。《方舆纪要》卷100广东:“东江源出江西安远县界,流入惠州府龙川县境,至县南为龙江。又西南流经河源县南为槎江,南流至府城东北,折而西,过博罗县南,又西南流入广州府东莞县境,经县北,又经增城县南,而至府之南境会西江以入海。”

⑥即皮岛。今朝鲜铁山县南之椵岛。《明史·毛文龙传》:天启年间,文龙“设军镇皮岛如内地。皮岛亦谓之东江,在登、莱大海中,绵亘八十里,不生草木,远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大清界,其东北海则朝鲜也。岛上兵本河东民, 自天启元年河东失,民多逃岛中”。


(1)古水名。(1)古代太湖尾闾之一。又名上江。晋顾夷《吴地记》、庾阐《扬都赋注》、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皆以此为《尚书·禹贡》三江之一。故道自太湖之东七十里三江口分松江经白蚬湖东南流入海。自公元8世纪以来,逐渐湮塞。(2)今广东省北江上游浈水的古称。又称东溪;因在始兴县境内,亦称始兴水。(2)今水名。(1)珠江东支。古称涅水。又称循江、龙川江。在广东省东部。清《广州府志》:“以其在省治之东,故谓之东江。”东源寻乌水,西源定南水(九曲河),均出江西省南部安远、寻乌两县间,南流到广东省龙川县五合附近汇合,折向西南流,至珠江三角洲狮子洋出虎门入海。长523千米,流域面积3.32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37米3/秒。上游多峡谷险滩,中游沙洲棋布。主要支流有新丰江、增江、西枝江、秋香江、浰江等。新丰江等支流上建有水库和水电站。龙川县以下可通航。(2)即“贡水”。(3)即“皮岛”。


猜你喜欢

  • 东乡坝

    今四川南川县西南。《方舆纪要》卷69南川县:东乡坝“在县南。万历中,杨应龙作乱,以此为播州界”。《清一统志·重庆府二》:东乡坝“在南川县西南七十里,去綦江县八十里”。在今重庆南川市南。明万历中,播州土

  • 文昌县

    ①唐贞观元年(627)改平昌县置,属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寰宇记》卷169文昌县:“取偃武修文之意。”北宋改属琼州。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至顺二年(1331)移治北山都(今文昌县)。明属琼州

  • 东垣县

    ①秦置,属恒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元和志》卷17真定县:“本名东垣……以河东有垣县,故此加东字。”《史记·高祖本纪》:“八年,高祖东出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即此。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

  • 内五龙桥

    为明南京皇宫内午门之北的一座桥梁。在今江苏南京市明故宫午朝门内。

  • 赤柯泺

    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新唐书·回鹘传·薛延陀》:贞观十五年(641),李世勣击薛延陀于漠南,大度设“率众走赤柯,度青山,然道回远,勣选敢死士与突骑径腊河,趣白道”。

  • 宾瞳龙国

    亦作奔陁浪、宾陀罗、宾头狼、宾同陇、宾瞳胧、宾陁陵、宾童龙。故址在今越南中部之藩朗。为古代中西海上交通之要地。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 “宾瞳龙国,地主首饰衣服与占城同。以葵盖屋,木作栅护,岁贡

  • 老鹳河

    ①亦名老鹳嘴,即芦门河。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史·韩世忠传》:世忠与兀术“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 ……兀术穷蹙, ……有献谋者曰: ‘凿大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兀术一夕潜凿渠三十里”。《金史·宗

  • 弹筝峡

    即弹筝谷。亦名都卢峡。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侯莫陈悦杀贺拔岳,“ (宇文) 泰与帐下轻骑赴平凉,令杜朔周帅众据弹筝峡”。即此。《元和志》卷3原州百

  • 浅水原

    亦名鹑觚原。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元和志》 卷 3 宜禄县: 浅水原 “即今县理所。……武德元年,(薛) 举寇泾州,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太宗亲征,相守六十余日,会举死,其子仁杲统其众,并羌胡

  • 盘石关

    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元和志》 卷13广阳县: “盘石故关在县东北七十里。” 《方舆纪要》卷40平定州: 盘石关 “与苇泽关相接,并为设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