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溪镇

东溪镇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东溪镇。元于此置东溪巡检司。明嘉靖十一年(1532)移于今赶水镇。


(1)在重庆市綦江县南部。面积153.7平方千米。人口8.2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溪,人口1.4万。唐初为丹溪县治所,贞观十七年(643年)撤县置东溪场,以此段��溪河(今綦江)称东溪得名。明、清为东溪里。1949年置东溪镇。2001年镇紫镇并入。产稻、玉米、小麦、甘薯、花生等。为县内白麻主产地。有化工、机械、啤酒、水电等厂站。县境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渝黔铁路和公路经此,东条公路起点。为有名古镇,多明清建筑。(2)在重庆市忠县东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家祠堂,人口540。三峡库区淹没土地3.3平方千米,迁移 1480 人。新镇拟迁长江南岸翠村。规划1平方千米,5000 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堑乡。1937年更名天堑乡。1958年为天堑人民公社。1963年由天堑、复兴两公社划出部分,建立东溪公社。原名钟溪,后谐音化作今名。1984年复东溪乡。1992年东溪乡大部与天堑乡合并建东溪镇。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柑橘、蚕茧等。有建材、砖瓦、航运、粮食加工等厂。江河可通航,有忠石公路经此。(3)在四川省简阳市境中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溪,人口 5000。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场。因场北有东溪,故名。1949年为东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1992年江南、新合二乡并入。主产棉花、油菜籽、柑橘、梨、苹果、生猪等。有氮肥、农机、修配、酿酒、焊接材料、羽绒、制药等业。通公路。(4)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北部。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溪,人口 9100。清代兴场,因东河纳盐店沟溪水绕场,故名。1950年为东溪乡,1958年为东溪公社,1984年复乡,1987年置东溪镇。1992年桥溪、田菜二乡并入,1994年桥溪乡析出。省猕猴桃生产基地。有机修、酿造、竹木加工等厂。苍旺、桥黄公路经此。东河通航运。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此设乡苏维埃。尚存多处红军石刻标语。


猜你喜欢

  • 下封县

    北魏改下邽县置,属延寿郡。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故市镇。后废。西魏复置,隋大业二年(606)复名下邽县。古县名。原名下邽县。北魏避太武帝拓跋珪讳改名,治雄霸城(今陕西渭南市北故市镇东南巴邑)。属华山郡

  • 晴隆县

    1941年改安南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清咸丰 《兴义府志》 卷11载: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崔巍峭拔,为县治诸山之祖脉”。俗呼为晴龙山。县以此山得名。在贵州省西南部。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

  • 枳城郡

    东晋永和三年 (347) 桓温平蜀置。治所在枳县 (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洛碛镇东唐草坝)。寻废。

  • 济北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分卢县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西三十里。大业初废。②1946年9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济宁、汶上二县析置,治戴庄 (今山东济宁市北戴庄)。1950年5月撤销,与济宁市合并,

  • 白阜

    为今蒙古国杭爱山脉西北部的一支。《魏书·蠕蠕传》:延和四年(435),世祖亲征吴提敕连可汗,“车驾出中道。至浚稽山,分中道复为二道,陈留王崇从大泽向涿邪山,车驾从浚稽北向天山。西登白阜,刻石记行,不见

  • 胡勒噶珊

    亦作呼拉。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南岸锡卡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有 “呼拉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设

  • 常德府

    南宋乾道元年 (1165) 升鼎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改为常德路。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常德府,

  • 垣雍

    即春秋时之衡雍。战国为韩邑,后属秦。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圈城。《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四十八年 (前259) 十月,“韩献垣雍”。又,《魏世家》: 无忌谓魏王曰,“ (秦) 有郑地,得垣雍,决荥泽水灌大

  • 北恒州

    唐武德六年(623)置, 治所在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624)废。唐武德六年(623年)置,治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省。

  • 法华寺石窟

    在今云南安宁市东十里小桃花村后洛阳山崖壁上。《清一统志·云南府》 载: 法华寺 “在安宁州东洛阳山。大理段氏建。中有遥岑楼,登之可览一州之胜。明杨慎以所得禹碑墨本,镌之岩石”。今寺已废。石窟开凿于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