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门山
在今安徽霍山县东。《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东石门山“在县东十里。又西石门山,在县西三十里。皆两山相对, 中为狭径, 如门之辟”。
在今安徽霍山县东。《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东石门山“在县东十里。又西石门山,在县西三十里。皆两山相对, 中为狭径, 如门之辟”。
1949年由江都县析置,属苏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50年后苏北行署驻地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简称扬,别称广陵。在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面积 6658 平方千米(市辖区 103
即今河南鲁山县东大浪河。《水经·滍水注》:牛兰水“发(鲁阳)县北牛兰山。东南径鲁阳城东,……又东南径鲁山南。水南注于滍”。
明洪武二十年 (1384)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玄钟。清顺治十四年(1657)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南玄钟村。属镇海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倭
即今浙江磐安县东南二十四里大盘山。主峰盘山尖海拔1245米。《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大盆山“其南为大溪水所出,其北则东阳江之源也。《志》云:山高五百丈,周百三十里,形如覆盆”。故名。
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清康熙四年(1665)置,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乌力吉德力格尔附近。后迁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 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7年划
又作别十八里、别石八里、别失拔里、别失八剌哈思、别石把、龞思马。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二十三年(1286)置别失
即显圣镇。今甘肃正宁县东南四十里秋头乡。《清一统志 ·庆阳府二》: 湫头镇 “在县东四十里。即显圣镇也”。
在今湖南常德市北。《新唐书·地理志》武陵县:“北有永泰渠,光宅中,刺史胡处立开,通漕,且为火备。”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北。唐光宅中,刺史胡处立所开,以通漕运。开元十七年(729年),刺史李琎于今县西北增修
即错拉。今西藏错那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扪, 旧地名。磋纳,湖边也。于扪地滨湖建城,故名。”
在今陕西洋县西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56洋县 “青谷” 条下: 筼筜谷 “谷多竹,因名”。宋文同筑亭其中,名曰披锦。苏轼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