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破楚门。春秋阖闾时吴国都城门名。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西北门。《吴越春秋》 卷4:“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旧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川河上。《方舆纪要》卷116景东府:大河桥“在府东二里,跨大河上。上覆瓦屋四十九楹”。
即春秋宋葵丘。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 外黄县 “有葵丘聚”。
即今甘肃定西、会宁二县之关川河,有东西二源,合流后入祖厉河。《清史稿·地理志》 巩昌府安定县:“关川水东源出县南禅牧山麓,一曰东河,西北流;西源出县西南胡麻岭, 一曰西河,东北流,径县城北,汇入一川,
在今山西兴县北。源出岚县西,西流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40岢岚州岚县 “大贤河”条: “蔚汾水在县西,源出尖山,流经州境,入兴县界,注于大河。”
①俗称大寺。在今山西长治县(韩店镇)西北二十里看寺村。清光绪《长治县志》卷3:正觉寺“在城(今长治市)南二十里刊字村。唐太和间建”。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②南朝宋泰始中建。原名延祚寺,又名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民国 《荣经县志》 卷2: 栖止堡“城西南三十里安箐坝”。
在今青海玛多县西南。民国汪公亮 《西北地理》 青海湟源至结古路: 豆云 “一百十里药沟,西行至黄河滩,番名玛云,即黄河沿,路通鄂陵湖”。1957年于此置玛多县。1974年玛多县迁治玛查里。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10:“南自龙山浑水闸,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曰龙山河。”长十二里,置闸以限江潮,宋时滨江纲运,由此入城。后废。明时以河高江低,改闸为坝。元、明、清皆修浚之,今河道
①三国魏改六安侯国置,为庐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西晋改为六县。②北宋开宝四年(971)改盛唐县置,属六安军。治所即今安徽六安市。明洪武初废入六安州。1912年废六安州为六安县,属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