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阳县

东阳县

①秦置,属东海郡。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东阳城。《史记·项羽本纪》:“陈婴者,故东阳令史……东阳少年杀其令, ……遂强立婴为长。”即此。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西晋仍属临淮郡。南朝陈废。

②汉高帝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漳南镇。东汉省。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贝州。十八年(598)改漳南县。

③隋开皇十二年(592)改吴宁县置,为婺州治。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十八年(598)改名金华县。

④唐垂拱二年(686)析义乌县置,属婺州。治所即今浙江东阳市。《元和志》卷26:“取旧东阳郡名也。”五代梁开平四年(910)改为东场县。北宋咸平二年(999)复名东阳县。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88年改设东阳市。

⑤武周久视元年(700)分蜀、广都二县置,属益州。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天宝元年(742)改为灵池县。


(1)古县名。(1)秦置,治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东阳城。属东海郡。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晋复置。属临淮国。东晋又废。秦末陈婴为县令史,东阳少年杀县令,“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参加项梁起义队伍(见《史记·项羽本纪》)。(2)隋开皇六年(586年)分枣强县置,治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属贝州。十八年改为漳南县。(3)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由吴宁县改名,治今浙江省金华市。为金华郡治。十八年改为金华县。(4)武周久视元年(700年)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灵池县。(2)古旧县名。唐垂拱二年(686年)析义乌县置,治今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属婺州。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改名东场县,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复名东阳县。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1988年撤销,改设东阳市。


猜你喜欢

  • 北社县

    即北舍县。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老城。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建昌:“东三百里有元时北社县,国初改为碧社。”《明史·地理志》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东有北社县,元属永宁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

  • 南北关

    ①即阳地南、北关的合称。在今山西灵石县境。阳地南关在今灵石县西南五十里南关镇,阳地北关在今灵石县北二十八里冷泉村附近。《清一统志·霍州》: 阴地关 “《新志》: 在县西南五十里,即南关镇。唐宋以来,雄

  • 大郭遗址

    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二十四里麻店乡大郭村东南。1973年发现。南北长62米,东西宽11米,文化层厚1—3米。是龙山文化遗址上的商代奴隶主墓葬。已露出地面的文物有青铜鼎、爵、觚、彝、戈、矛、刀、铙、斧、编

  • 车师后国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西域古国名。又称车师后部。王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辖境约相当今新疆吉木萨尔、奇台二县地。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

  • 雍丘

    西周名杞,为杞国都。春秋初杞国徙都后,始名雍丘,为宋邑。在今河南杞县。《春秋》:哀公九年 (前486),“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后为郑邑。战国初为韩邑。《史记· 韩世家》: 景侯虔元年 (前408

  • 明水堂门

    清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北明水满族乡。《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明水堂边门 “在宁远州西北一百六十里,西至山海关边城界四十里”。康熙十八年 (1679) 设防御驻防。后废。

  • 牧马水

    即今山西忻州市南之牧马河。《方舆纪要》卷40忻州: 牧马水在 “州南七里。源出州西南五十里白马山,东北流经三交村,有牛尾庄水流合焉。又东经州南,而东北入定襄县界,合三合水,下流注于滹沱。有灌溉之利”。

  • 平堰

    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宋史·孟珙传》:南宋绍定元年(1228),珙“创平堰于枣阳。自城至军西十八里,由八叠河经渐水侧,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万顷,立十庄三辖,使军民分屯,是年收十五万石”。

  • 交河县

    ①唐贞观十四年(640)改高昌国交河郡置,属西州。治所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二十里雅尔湖西)。《元和志》卷40交河县:交河“出县北天山,水分流于城下,因以为名”。贞元中陷入吐番。②金大定七年(1

  • 大城潭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大城潭“在县北八十里。县西北境诸水多汇入焉,引流而南入县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