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山国

中山国

①春秋狄人所建。又称鲜虞国。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战国初期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市)。公元前406年为魏所灭。寻又复国,迁都灵寿(今灵寿县西北)。公元前323年与韩、燕、宋同时称王。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

②西汉景帝改中山郡置,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国二市以西,唐县、新乐以东和滹沱河以北地区。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建都于此,改为中山尹。


(1)春秋、战国国名。春秋末白狄的一支鲜虞人建立,又称鲜虞。在今河北省正定县东北。武公(约前414年即位)时徙建都顾(即今河北定州市)。公元前406年灭于魏。约前380年复国,桓公时徙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东北)。战国前期,疆域有今河北省涞源县以南,唐县以西,高邑、宁晋县以北,平山、井陉县以东地。前323年与韩、燕、赵、魏等国同时称王。前296年为赵国所灭。(2)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析常山郡东部置,五凤二年(前56年)改为郡,永光元年(前43年)复为国,建始二年(前31年)又改为郡,阳朔二年(前23年)复为国。治卢奴县(今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国市和蠡县以西,唐县、新乐市以东,及滹沱河以北地区。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改为郡,十七年复为国,二十年复为郡,三十年复为国。属冀州,辖境略有扩大,北有今涞源县。三国魏辖境北扩至今山西省灵丘县。西晋北部、东部略有缩小。十六国后赵改为郡,前燕又曾改为国,后燕慕容垂定都于此,改为中山尹。北魏皇始二年(397年)平慕容垂子宝,复改为郡。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为鲜虞郡。


猜你喜欢

  • 百丈沟

    一名百步沟。在今江苏溧阳市南三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9:百丈沟,“相传云:此处田多高印,开沟以灌溉,东流合于白云径,下入太湖”。《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溧阳县:百丈沟“旧有坝三十四,潴水溉田,岁久淤

  • 连天山

    又名量天山。在今四川江安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72江安县:连天山“在县南七十里。回旋曲折,高耸连天”。

  • 得胜口

    亦作香胜口。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南七十六里得胜口乡。清乾隆 《东安县志》 卷2村庄: 西南路“得胜口离城四十五里”。在山西省大同市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边境。长城要口之一。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筑得胜堡,

  • 阳陵县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弋阳县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因县东有阳陵故名。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废。古县名。汉景帝五年(前152年)筑阳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

  • 沃阳县

    ①西汉置,属雁门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双古城乡古城。东汉废。北魏复置,属善无郡。北齐又废。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善无郡。治所在今山西县西南。北齐废。古县名。(1)西汉置,治

  • 魁岩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清一统志· 罗定府》: 魁岩 “在东安县 (今云浮市) 东北二十五里。甚峻峭。前有疏林曲沼,胜敌九星”。

  • 南山城子

    即今辽宁清原县东北南山城镇。《清史稿·地理志》 柳河县: 官商路五,“西由南山城子赴开原”。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辽宁柳河县:“县属南山城子,距柳河县市西南一百二十里,北山城子之南八十里。”

  • 那苏隘

    即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北那梭。《清一统志·廉州府》:那苏隘“在钦州西南如昔都。明宣德中,交趾置金勒千户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北那梭。明宣德中于此置金勒千户所。

  • 八鲁弯

    一作巴鲁安。即今阿富汗喀布尔北帕尔万。《元史·太祖纪》:十八年(1223)“夏,避暑八鲁弯川”。元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 船官湖

    在今安徽寿县北。《水经·肥水注》: “肥水又西分为二水,右即肥之故渎,遏为船官湖”。会贞按: “今凤台县 (寿县) 城北盛家湖,即船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