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丰山东北麓。北宋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建,并作《丰乐亭记》。今亭壁镶有欧阳修作、苏东坡手书的《丰乐亭记》碑刻。为琅玡山名胜之一。
在安徽省滁州市西丰山北麓。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知滁州时建,并作《丰乐亭记》。亭中有苏轼手书《丰乐亭记》碑刻。亭旁有紫微泉。当年欧阳修所植银杏、松、柏,仍苍翠繁茂。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丰山东北麓。北宋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建,并作《丰乐亭记》。今亭壁镶有欧阳修作、苏东坡手书的《丰乐亭记》碑刻。为琅玡山名胜之一。
在安徽省滁州市西丰山北麓。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知滁州时建,并作《丰乐亭记》。亭中有苏轼手书《丰乐亭记》碑刻。亭旁有紫微泉。当年欧阳修所植银杏、松、柏,仍苍翠繁茂。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
即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史记·赵世家》: 赵襄子元年 (前475),“北登夏屋”。《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夏屋山一名贾屋山,今名贾母山。在代州雁门县东北三十五里。”即“贾屋山”。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庞孟虯进至弋阳,刘勔将吕安国等迎击于蓼潭,大破之”。胡三省注: “ 《水经注》: 决水径蓼县故城东,灌水会焉。所谓蓼潭。”在今河南省固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上隆布族,距阿拉尼克隆布族三百余里。”清末与隆布土司合并为迭达土司。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始治十三山堡(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次年徙治旧闾阳县临海乡(今辽宁凌海市东南右卫满族镇)。清初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十三山堡(今辽宁凌海市
亦名长乐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六十里太安场附近。《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长平山“在味江之上。昔杜宇与居人避水其上,城垒居地往往尚在。有大安寺,寺门盖花平老泽路也”。
即今贵州望谟县东桑郎镇。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3定番州: “由罗斛之桑郎八达,可通贞丰、归化之王母、者香。”
即今河北平泉县。旧称东河汛。清雍正九年(1731)于此设守备驻防,后又增置千总参将于此。
隋开皇十五年(595)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四十里。《元和志》卷38大宾县:“以县西北宾水为名。”大业初属永平郡。唐属浔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桂平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五年(595年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三十八里。《汉书·武帝纪》:后元二年(前142)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即此。《三辅黄图》卷3: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在扶风盩厔。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五柞皆连抱,上枝覆荫数亩”。
在今安徽旌德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旌德县: 嗣溪山 “在县东三十里,接宁国县界。连亘十余里,以山溪相嗣不绝而名。一峰峭峙,谓之龙峰。稍西曰石凫山,梅溪出焉,东北流入宁国县为滑渡水,而注于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