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沂县

临沂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东临沂庄。东汉改属琅邪国。南朝宋省。东魏武定八年 (550) 复置,属郯郡。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596) 复置,为沂州治。移治今山东临沂市。大业初为琅邪郡治。唐以后为沂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沂州。

②东晋咸康七年 (341) 侨置,为南琅邪郡治。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三十八里,栖霞山之西,北临长江。南齐永明中移治白下城 (今南京市金川门外)。陈太建十年 (578) 改属建兴郡。隋初废。

③1914年改兰山县置,属济宁道。治所即今山东临沂市。1925年为琅玡道治。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3年改设临沂市。


(1)古县名。东晋咸康元年(335年)分江乘县侨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西麓。属琅邪郡。隋初废。(2)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临沂市诸葛城,属东海郡。隋大业二年(606年)迁治今市,为琅邪郡治。唐、宋、金为沂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沂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兰山县,治今市,为沂州府治。1914年复改兰山县置。因与甘肃省兰山道重名,改名临沂县。1983年再撤,复设临沂市。


猜你喜欢

  • 小曹山

    在今广西宜州市东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小曹山“下有潭,今筑为寨,名水寨”。

  • 鸭渌水

    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新唐书· 地理志》 引贾耽 《道里记》: 自营州渡辽水,“南至鸭渌水北泊汋城”。《新唐书· 高丽传》: “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号鸭渌水,历国内城西,与盐难水合,又西南

  • 白竹寨

    在今广西阳朔县西二十五里。明置巡司于此。嘉靖四十五年(1566)裁。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明设巡检司戍守,嘉靖间裁。

  • 三门山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寰宇记》卷56武安县:“三门山,县西北八十里。山有三足,峻峙如门。”②在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中。《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海舟出入必经之所,今设兵

  • 太原

    ①又作大卤、大原。即今山西太原市一带。《尚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北。《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大原。”《国语·周语上》:“宣王既

  • 石仞寨

    在今陕西略阳县北。《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乾德二年(964),王全斌伐蜀, 由凤州路进讨,“攻拔乾渠渡、万仞、燕子等寨,遂取兴州”。

  • 长臂州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

  • 阿萨克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东境。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住牧多洛尼托克地方阿萨克族”。清末民初并入安冲土司。

  • 吕陵店

    即今山东菏泽市西三十里吕陵镇。汉为吕国都城故址。

  • 霁虹桥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方舆纪要》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 霁虹桥“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